1936年,德国情报局启用了一种新的军事密码,这不同于以往的人工编制密码,而是由机器编制。这台机器被称为“ ENIGAMA”,也即英语“谜”之意。

希特勒对“谜”的依赖和信任,几乎达到了迷信的程度。他认为任何国家不可能破译它,毫不犹豫地让德国海陆空军全部采用了“谜”密码通信系统。

丘吉尔

英国人则费尽心机破译之。经过艰难攻关,并在波兰人的帮助下,英国人终于制成了具有破译功能的机器将之命名为“炸弹”

1939年底,“炸弹”破译出了德国密码,英国人欣喜若狂。从此,德军的秘密计划和行动方案,源源不断地被交到丘吉尔的案头

1940年7月2日,希特勒发布了第一组“海狮”作战计划,也即英国本土登陆作战计划。战役一开始,丘吉尔和空军参谋部就了解到德国空军的大部分—有时甚至是全部的计划。

依靠预警雷达及破译的德国军事情报,英国皇家空军总能掐着纳粹空军到达的时刻精准升空拦截。

此间,德国一直没有发现失利的关键原因:“谜”已被英国人掌握。直到不列颠空战屡次失利,希特勒终于开始怀疑“谜”是否仍然安全,于是指令德军准备进行一次空袭试验。

丘吉尔:理想领袖与悲剧英雄

1940年11月12日,指令由德国空军司令部传达给了驻扎在西欧的德国空军机群:在48小时之内出动500架飞机,向考文垂投掷4500枚燃烧弹,行动代号“月光奏鸣曲”。该计划除了验证“谜的保密性之外,还有轰炸考文垂这个英国主要工业城市,以摧毁英国抵抗的目的。英国的“炸弹”很快破译出情报,丘吉尔阅后顿感事情棘手,立即通知各军政首脑到首相府地下作战室开会。

要拯救考文垂很容易:当时英国有410门机动高炮可供使用,完全可以调来加强考文垂的对空防御,空军提出在英吉利海峡设置拦截线,阻挠德机入侵;民防部则认为可提前发出警报,疏散居民。特种部队想得更绝:派突击队暗杀引导轰炸的战斗机飞行员。如果都一一实施的话,考文垂的损失无疑将大大减少。

但丘吉尔担心的是,拯救了考文垂的同时,英军已破译德国密码“谜”这个秘密必定暴露。两者只能择其孰轻孰重?丘吉尔陷入了长长的思考。最终,他决定:为了保护“超级机密”,必须牺牲考文垂。

1945年2月,罗斯福和丘吉尔

1940年11月14号晚7时许,银色的月光下,大批德国轰炸机如期飞临考文垂上空,凛冽的冬风将燃烧弹的火球刮向四面八方,全城陷入火海。

但考文垂的牺牲是有巨大价值的:依赖破译的密码,英国人走出了最初的困境,在赢得不列颠空战之后,又3年后,英美百万大军从诺曼底重返欧洲大陆,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德国本土进击。在法国瑟堡的码头,丘吉尔从军舰上走下来说:“还记得吧,从考文垂以后,我们一直捏着德国人的脉搏打这场世界大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