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文科学家的观测和研究,银河系中心存在一种神秘天体黑洞,黑洞据说引力巨大,靠近它的任何天体都能被它轻易撕碎吸纳或者最终合并,甚至连光线都逃逸不出来,假如是这样,那么银河系中心肯定一片漆黑,因为没有光线射出或者反射光线,当然那里如没有星辰的夜空一样,到底黑洞存在不存在?应该是存在的,不存在的话,什么东西能带动银河系中的恒星群围绕银心运转?

这就如同地球等行星围浇太阳转动一样,太阳在太阳系中占据绝大质量,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促使别的行星围其转动,有人认为台风形成和旋转,其中心是空心风口,台风刮起不也直径很大吗?以此类比银河系中心估计也是相对虚空的,没有多少天体,台风形成是冷热空气巨大的对流补充形成的,其作用机制不在于中心风口,而在于风口外围上下协同气流气旋,一旦上下冷热空气力量或补充数量不够,巨大气旋越转越慢,最后台风往往解体或化作雷雨大风了。

而银河系机制是,恒星之间上下左右前后引力达到一个平衡,恒星受力的主方向是银心,两种现象的机制是不一样的,不能简单类比,当然任何星系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一旦打破平衡,事物都要从量变到质变而转换,宇宙的结构也在变化发展之中,到底如何发展变化,估计猜测据多,实际发展变化是很难预测的。

宇宙中是否存在黑洞?

科学家们根据广义相对论中的理论认为:宇宙中可能还存在一些无法直接观测到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的“黑洞”。这种隐藏的物质虽然无法直接观测到,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

科学家们认为:通过观测黑洞对事物的影响,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因高热而放出和γ射线的”边缘讯息”,是可以获取到黑洞存在的讯息的。比如通过借由观测恒星或星际云气团绕行轨迹来取得其位置以及质量。可见黑洞是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引力很大的天体,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内逃脱。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天体产生的过程类似于中子星产生的过程。也就是说,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其热核反应燃烧炲尽,已经无力担起外壳巨大的重压,开始坍缩,直到最后形成体积无限小,密度几乎无限大的星体。甚至要比太阳质量还要大几十倍或几百倍以上。当它的半径一旦缩到一定程度(一定小于史瓦西半径)时,质量导致的时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

黑洞会像怪兽一样不断吞噬各种天体,包括黑洞本身,我们的银河系中心就被认为存在黑洞。如果黑洞不断的吞噬天体,有一天,整个星系都有可能融入到黑洞中去(恒星不断膨胀,不断吞噬行星,瘫缩,质量越来越大,彼此间引力越来越强)。

显然,这是违背我们对宇宙结构常识的。但是,一整个星系真的会变成黑洞吗?如果是,这个星系一定足够古老,存在于宇宙的边缘处,也是目前观测不到的。

如果整个星系变成黑洞,它会对其他星系有怎样的影响呢?引力的增强使它和周围的星系融为一体,比如它们之间相互远离的速度减慢,逐步变成同一个惯性系,吞噬其他星系的物质,最终完全吞噬。

这发生于宇宙收缩时期。

不管黑洞是否存在,我们已知的宇宙结构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虽然人类存在宇宙的时间太过短暂,对宇宙的了解也只是冰山一角,但人类对宇宙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却并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根据科学家们对宇宙组成的结构定义:人类所观察到的部分宇宙物件主要是由普通物质(如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的物质等)或称为“重子”,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构成。其中暗物质和暗能量大约占了宇宙中96%的物质质量,它们虽然是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是假想出的物质,但是却是构成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晦涩的量子引力理论认为:如果宇宙中存在黑洞则另一头就很可能还会存在一个白洞。黑洞与白洞的行为正好相反,黑洞不断吞噬物质,则白洞就不断向外喷射物质。但是,霍金通过量子力学方法又提出结论:认为黑洞不仅能吸收黑洞外的物质,同样也能以热辐射的方式向外“吐出”物质。这种现象被称为霍金辐射。

黑洞这一存在定义在经过漫长的时间推测后,已经慢慢被人们所接受。然而霍金不久前却又发文否认黑洞的存在,取而代之提出了“灰洞”理论。梅尔西尼-霍顿也坚称根本就不会存在像黑洞这样的东西。这在物理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科学永远追求真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仍然处在探索的初期,曾经得到广泛支持的“地心说”到后来也还不是被“日心说”给取代了。因此,关于黑洞天体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红色高地因不是天文和物理学家,不敢妄自独断下定论,只有跟着科学家们其云也云罢了。如果黑洞存在,我认为其对宇宙的破坏性是肯定有的,至于会不会破坏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则只有科学家才能下此结论了。

PS: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