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授衔的我军十大元帅中,有四位习惯被称为老总,即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我们都知道,在旧军队中,老总这个称呼比较泛滥,不只是官阶高的军人,甚至只要穿上二尺半老百姓就得叫老总。但是我军是新型人民军队,讲究官兵平等,能被称为老总的,那一定是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高级将领。而且,老总的称呼代表着深厚的军中资历和高等官阶,能被称为“总”至少是要有相关历史习惯形成的。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老总曾经的军中职务中曾戴过“总”的帽子,被年深日久,威望素著,就变成了“老总”。

以前述的四位元帅为例,朱德、彭德怀先后出任红一、红三军团总指挥,八路军正副总司令,解放军正副总司令;贺龙则当过红二军团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三位老总,名副其实。那么,陈毅元帅又为何被称为老总呢?

陈毅是留法学生出身,上过大学进修,当过报社主笔,本是个文人。1926年他参加杨闇公、刘伯承领导的泸顺起义,自此投笔从戎。起义失败后,陈毅转赴武汉,受命进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担任政治部文书。1927年7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师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教导团,出发参加“东征讨蒋”。其时陈毅的公开身份为教导团特务连准尉文书,实际上是团内的CPCY负责人,奉命率部队向南昌集结准备参加起义。

教导团走水路赶到九江时,南昌起义部队已经撤离,张发奎的部队包围教导团进行缴械。陈毅和特务连连长肖劲脱离队伍去追赶起义军,经过一路辛苦终于在江西宜黄追上起义部队。经过起义前敌委员批准,陈毅被派到第11军25师73团任团政治指导员。这个73团并非一般部队,其前身正是北伐铁军叶挺独立团。团政治指导员也不是后来大家所熟悉的连政治指导员,而是相当于团政治委员。也就是说,陈毅一进入革命队伍就参加了主力部队,当上了团级干部。对于初入军伍的书生来说,这个起点可不低。要知道,当时同样为团级干部的彭德怀,却是当兵11年久历戎马一级不落才升上来的。

起义军主力在南下广东的途中失败,陈毅和王尔琢协助朱德带领剩下的部队沿粤闽赣边界转战。经过投入范石中部中蛰伏,发动湘南暴动,走上井冈山等艰苦历程,终于朱毛会师,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的大旗,成为历史选择的中国革命主力军。此后陈毅历任红4军师长、士兵委员会主任、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第1纵队党代表等职。朱毛陈彭滕,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五大巨头之一,陈毅奠定了自己最重要的历史资历。

在江西开拓中央苏区的转战中,陈毅奉命离开红4军,到赣西南黄公略领导的红6军担任政治委员。后又去赣南组建红22军,亲任军长及军干部学校校长。陈毅的军事指挥才能不算是很突出,但大局观好,有战略眼光,加上文人天性,有气魄,虚怀若谷,能团结人,组织能力很强。因此,他拉队伍既快又好,教育培养干部得力,上下同心,将赣南地区的武装力量发展工作搞得红红火火。1932年1、2月间,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建立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的首个军区——江西军区,并成立军区总指挥部,由陈毅任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负责指挥各红军独立师及江西所有地方赤色武装。陈毅的总指挥之名,由此发轫。

此后,陈毅指挥江西军区部队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配合主力红军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勋。在这期间,陈毅还兼任了红军西方军总指挥,下辖4个红军独立团和江西军区地方游击武装,负责阻击在西线进犯苏区的国民党军。从江西军区到西方军,陈毅手下有两个得力干部,一个是宋时轮,任江西军区参谋长兼西方军参谋长;另一个是罗荣桓,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兼西方军政治部主任。先后担任两个总指挥,奠定了陈毅日后被称为陈老总的历史基础。而第一个称他为陈老总的高级干部,正是老部下宋时轮。

近20年后,在援朝战场上爆发了极为惨烈的长津湖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虽然击退并重创了美第10军,但自己也受到严重损失。特别是战场天寒地冻,因缺乏御寒衣物,志愿军指战员经受了难以想象的艰苦磨难,情景令人泪下。当时担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的宋时轮痛心疾首,难过地说道:“这让我回去怎么向老总交待呀!”

宋时轮口中的老总,就是指陈毅。有人会觉得奇怪,难道宋时轮不是更应该考虑回去怎么向主席交待吗?笔者看来,有感而发的话,最能反映心声。确实,长津湖战斗的谋划过程直接受到了主席的细致指导,连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都在其次,远在上海当市长的陈毅更是没有参与,宋时轮当然第一个应该向主席报告。他脱口而出的那句“老总”,只能是因为深厚的历史习惯而形成的自然反应。陈毅为什么被称为陈老总,到现在还不清楚吗?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