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革新 人民教育 2010年6期

作业革新

人民教育 2010年6期

编者按:

甩开拐杖,斩断绳索,便无时不是创造之时,无处不是创造之地。

创造的空间从来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空间有多大,常常取决于教师的智慧与付出,取决于创造的意识与胆识。

而创造的种子萌芽并生长于课堂实践的沃土上。如今,千千万万个教室里,许多教师先迈一步,奏响了创造与创新的美妙旋律。

请先看一篇作文:

“生命感受”之我见

我觉得生命,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有时也可以是平平凡凡,就像许三观一样,一生中也许并未轰轰烈烈地干一些大事,创一番事业,只不过是用血来做武器,来做抵抗困难的武器,但许三观的生命同样是有价值的!

文中也提到过,许三观是一个贫穷的人,他的儿子二乐有病,许三观不得不靠卖血来凑钱。在卖血的途中,作者表现了许三观天真、朴实、憨厚而又有些悲惨的性格和遭遇。通读全文,不难发现许三观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他对生活的苦难默默地忍受着,坚韧地支撑着,体现了许三观对贫困生活,甚至是对悲惨的命运逆来顺受、平静从容的态度。也正因为此,文章并未使读者一下子就感受到许三观遭遇的悲惨和其内心对穷苦生活的无奈,而恰恰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戏剧性,觉得许三观很天真、淳朴、诚实,换句话说,就是有点傻得可爱。可是渐渐地,作者把欢快的气氛变得安静下来,用许三观一些莫名其妙的举动和言语使读者感到诧异。但只要再细细地思考一下,也就不会感到诧异了。这正体现了许三观对生活的淡淡无奈和聊以自慰。只不过许三观是用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我认为,像许三观这样的生命,虽然并不精彩,但却很充实,平凡中也有欢乐,也有苦难,而卖血始终贯穿了他的整个生活。许三观一生中不停地重复着遇难、卖血、补血、再遇难、再卖血的过程。这看似沉闷无聊,但在许三观的想法中,遇难令人伤心,痛苦,卖血是唯一能解决困难的方法,而吃炒猪肝、喝黄酒来补血是一种苦尽甘来的享受……

所以,我认为生命的价值并不仅体现在是否出名,是否轰轰烈烈,而且体现在是否充实,是否精彩,而这一切需要根据不同的人去判定,只要他觉得这种生命很充实,是自己所向往的,所要的,即使再平凡不过,那么也是最有价值的。

这是高一学生孟庆申学习了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课文《许三观卖血记》之后写的作文。当时布置的作业是300字作文“谈谈你对生命感受的看法”。这篇文章在课上宣读后,在同学们中引起强烈共鸣。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想到,孟庆申同学在读了《许三观卖血记》之后会有这么睿智而深刻的洞察,把对生命价值的思索提升到了另一种高度。这篇300字作文打动了《教学通讯》的主编,在2009年第5期《教学通讯》上发表。

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后,我们就尝试着改变高中语文教学常规,把“字词练习、问答等”常规作业变为300字作文。作文频率基本为一堂阅读课一次作文,课后完成,写作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作文内容随阅读内容变化,和课堂进度基本保持一致并略超前,形式上有“课文具体内容理解”、“关键思想阐发”、“个人感悟”、“赏析”等等。300字作文不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后重复阐述教师的观点,而是要抢在教师讲解之前,阐发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答案也不追求一致,更不要求与教师相同,只要做到内容上“有理有据”、形式上符合文章结构就行了。评价以学生互评为主,每次上新课之前抽出三两分钟让同桌之间交换作业,评出等级,写出有利于相互提高的简短评语,教师再在这个基础上挑选优秀的篇章结集印发给每一位同学,挑选最有代表性的在课堂上讲评,供全班同学品评、借鉴。

时至今日,伴随着5册必修课和3个专题的选修课学习,学生写了百余篇300字作文,其中的优秀篇章与周记、读书笔记、800字大作文一起结集印发,一共6册,40余万字。所写300字作文题目举例如下:

1. 自拟题目:《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什么要把情节写得这么曲折,甚至繁琐?友情提示:要联系细节深入分析,注意联系人物性格和社会文化。

2. 自拟题目:《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呢?这些称呼顺序颠倒一下行不行?

3. 自拟题目:比较本文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或《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作重点和详略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4. 自拟题目:《林冲棒打洪教头》和《断魂枪》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5. 自拟题目:如何理解《断魂枪》“断魂”的含义?

6. 用通俗易懂的七言诗形式翻译《伐檀》。

7. 把《归园田居》翻译成优美的现代散文。

8.《辛夷坞》赏析。

9. 一个小传:《祥林嫂之死》,重点突出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经历。

10.一个侦探分析报告:《谁害死了祥林嫂》,严密分析祥林嫂的死因。

11.一个深入探究的文学评论:《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探讨“祝福”在小说中的作用。

12. 自拟题目:抓住“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品味并上下关联,分析作者写景的高妙之处,重点思考回答:为什么是“微风”而不是“大风”,是“过处”而不是“过去”?什么像“歌声”?为什么像“歌声”?

13.自拟题目:“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此处的“热闹”与上文“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热闹”,含义是否一样?为什么?

14. 《茶馆》有不少对话反映了“洋”背景,请找出这些对话,然后分析“洋”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论点明确,论述集中。

15. 斗鲨,最后失败了,如何理解失败的意义?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论点明确,论述集中。

16. 题目——《陶渊明的“孤寂”》。提示与要求:《归去来兮辞》有三处写到“孤”字,“抚孤松而盘桓”、“或棹孤舟”、“怀良辰以孤往”,仔细品味,觉得作者是有意突出一个“孤”字,再进一步揣摩,发现全文都有一种“独孤”情怀。何谓“孤”?为什么要追求一种“孤”?联系上下文和具体情境回答。

17. 题目:《悲乎?喜乎?悲喜乎——陶渊明的归隐情》。提示与要求:联系全文,有理有据地阐述《归去来兮辞》的情感倾向。

18. 《礼记•大学》学习心得:《何谓诚》。

……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300字作文给予语文教学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创造了一种新颖的作业形式,去除了长期实行的字词练习、课后问答等高中常规作业形式形成的教学惰性与陈腐气息。

长期以来,语文作业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字词的巩固性练习和简单回答课文问题,包括抄写、默写、单选、简答等简单作业在内,难度都不大,目标是为了熟练掌握新学的字词、文学常识,刚刚讲解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主题内容等等,简言之,“巩固新知”,从结果上看,“炒现饭”。

如果说小学生处于懵懂无知、迫切需要吸收语文基础知识的阶段,以字词练习和简单问答为主要作业,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到了高中阶段,还是老三篇,就是罪无可恕了。

试想,当我们高举新课程的大旗,大张旗鼓地宣扬“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① 以及“创新精神”、“独特体验”,而高中尤其强调“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时,我们的常规作业却是如此陈腐,这种教育后果是恶劣、危险的,是完全与改革方向背道而驰的。

小学新课程已经实行了8年多,初中新课程已经实行5年多,高中新课程也在部分省市实行了3年多,但许多人对语文常规作业的危害却毫不警醒,可见这个“危险敌人”隐藏之深!危险自不待言。

300字作文就是要彻底打破陈腐的语文常规作业。

第二,维护和强化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创新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广大师生“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② “实践”既是特点又是主要途径,我们没理由不重视“实践”。把300字作文作为常规作业,就是要突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发现•创新”:“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③ 300字作文正是“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在写作实践中,“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第三,把阅读和作文融为一体,抓住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富有成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思辨能力,巧妙地解决了作文,难尤其是议论文更难——这个语文教学“老大难”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核心不再是小学阶段的大规模识字、写字、遣词造句,以保证流畅行文,而是狠练内功,提升思考能力与思维品质,提升思想、情感境界,并以此提升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300字作文以阅读为依托,以写作为归宿,既展示了他们阅读作品、感悟作品的思维过程与思想高度,又体现了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水平,充分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表述思索结果的能力,便于他们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善于有机联系、深入分析的学习习惯。而从结果上看,300字作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中不少作品是典型的小议论文,300字作文会写了,习惯了,轻松了,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也就有了,自然而然,800字记叙文、议论文何难之有?这里体现着以小喻大、水到渠成的语文教学策略与智慧。从实践看,300字作文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了,而且一写就无法收笔,大部分同学的“300字”实际已经是400、500、600字作文了。

伴随着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改革,300字作文已经实行近两年时间了。这期间,学生由新奇而不太适应,到欣喜而笔耕不辍,再到习惯成自然,轻松写作,爱不释手。

学生陈皓原在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写道:

“今天的作业,啊,试分析林冲称呼的变化及其作用,300字。”王老师断句分明,张弛有度地说。没想到这新老师第一次留作业就这么“猛”。300字怎么可能写得了啊,以前的语文作业顶多是抄抄词,翻一翻古文,做个分析。300字?

……

随后的一个个300字,让我渐渐地“有了思路”,它既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现在,我惊喜地发现,分析文章或事物,于我是一件愉快的事,是一种情感与观点的自然流露。

学生常嘉琪高二时选择了文科,最后一次作文她依依惜别:

这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可以说我有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收获,一年的时间,我学会更多的是方法和经验……在您的指导下,我真的学到了东西,学到了可以受用一辈子的东西,所以谢谢您……

现在,学校文科班的同学仍然坚持写同题300字作文。

并且,300字作文的影响已经走出校外,《教学通讯》杂志专门选登了学生作品集中的10余篇300字作文,不少校外的学生高一时就跟着我们写同题300字作文。目前,北京市已有很多学校开始写课后300字作文。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

(作者系北京师大二附中教师)

(责任编辑施久铭)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