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3D空战戏是本片的一大看点。影片中,无论是对战机的设计,还是对战机运动的表现,抑或是空战中镜头的娴熟运用,乃至由这一切营造出的紧张得令人窒息的空战场面,押井监督都无愧于自己当初的那份自信——这的确是日本动画中对空战场景的最高水平的刻画。

《空中杀手》之折翼的“震电”

对于剧中出现的两型架空的战机,大家对它们的原型猜测很多。其中“散香”螺旋桨后置的布局一看就是源自二战末期日本“震电”战斗机的设定。

作为日本在二战中研制的唯一一种鸭翼布局的战斗机,震电以其独特的外形,一直受到后世的航空爱好者们的关注。

《空中杀手》之折翼的“震电”

意大利安布罗西尼S.S.4战斗机

30年代初,日本飞机制造业就关注到了包括鸭式无尾布局在内的一批航空科技最前沿动态,但由于自身航空科研技术水平薄弱和相关资料极其稀少,难以对这些新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而1939年意大利S.S.4试验机的研制和试飞消息传来后,日本通过外交官的努力,凭借轴心国的同盟关系,终于让墨索里尼慷慨的将一些包括S.S.4在内的武器图纸资料转交给了日本驻意大利大使馆武官。然而好景不长,当1939年S.S.4在第二次试飞中坠毁后,无疑给日本人的热情当头浇了盆冷水,再加上已经进行了2年的侵华战争形势一片大好,看起来也已经完全用不到这种离经叛道的设计,所以很快S.S.4的图纸就被锁进保险柜中从此再无人问津。

直到在1942年到1943年间,日本海军航空技术厂(“空技厂”)飞行机部的鹤野正敬大尉试图摆脱过去传统并且为了能大幅度提高性能开始勾画了一种前翼式鸭翼战斗机。一般的设计都喜欢把发动机,螺旋桨和武器装备都集中放在飞机机身的前面,从而使得飞机的尾部显的相对空旷。新型的战斗机废除了过去的水平尾翼,而把其挪到了主翼的前面。武器被留在了前方,但是发动机和螺旋桨都被设计在了飞机的后部。

《空中杀手》之折翼的“震电”

MXY-6小型滑翔机

1943年8月,震电的模型首次在风洞中进行了测试。1944年1月末,作为样式机的小型滑翔机“MXY6”完成了从一千米高空的滑翔测试,至此完成了初步基础研究任务。此时的日本海军也大致预测到了美国轰炸机群将不断来袭击日本本土的事实,同年2月开始了制作震电试作机的计划,并且把开发任务同时委托给了刚刚完成陆上反潜巡逻机Q1W“东海”研究的九州飞行机公司。

1944年,太平洋战争中日军节节败退,为了应对美国轰炸机轰炸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于是乎震电的研制又被提上了日程,由于震电在1942-1943年期间的研制一直未曾中断,44年5月,日本海军正式下令了“十八试局地战斗机震电”试作机开发计划,震电的设计图纸绘制工作随即正式开始。

1945年6月,刚刚完成的试作一号机被搬运到了席田飞机场(今天的福冈机场)。次月正式完工,鹤野正敬大尉亲自参加了初步滑行测试,当他过力拉起机头的时候,后部的螺旋桨则碰到了地面使得叶面发生了扭曲。随后测试团队借用了试作二号机的螺旋桨,并且在位于后部主翼的下面安装了九州K11W“白菊”练习机的车轮以防再次触地。1945年8月3日,震电成功完成了首次试飞。在8月6日和8日的试飞中,发动机严重过热的问题再一次暴露出来,并最终在第三次试飞结束后出现严重问题--发动机损坏。束手无策的九州公司只能请求三菱公司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再搞台新发动机。然而,发出请求联络后不久,日本便已迎来战败投降,震电项目宣布结束。

《空中杀手》之折翼的“震电”

战后美军军官正在查看震电的机体状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