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阿姨!”“谢谢叔叔!”“阿姨再唱一首歌吧!”……

5月10日,母亲节来临之际,记者跟随胶州市曲艺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队,来到胶州蓝天之家寄养儿童工疗康复中心,为孩子们送上一顿丰富的“文艺大餐”。

蓝天之家的孩子们是一群特殊的儿童,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生理疾病,都曾经历过被原生家庭抛弃的命运。现在,孩子们在蓝天之家有了爱护他们的亲人,也拥有了温馨的家。记者在这里看到,每个孩子衣着非常干净,精神头也十分好,虽然没有亲生父母的宠爱,但这些孩子一样过得开心幸福。

听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得知文艺志愿者要来演出,孩子们都特别兴奋,早早地就跟随老师们来到演出礼堂等候。

快板、演唱歌曲、曲艺……在舞台上,文艺志愿者们倾力演出,为孩子带来温暖和爱心。志愿者表演的快板幽默诙谐,逗得孩子们捧腹大笑,志愿者还为孩子演唱《少年壮志不言愁》,鼓励他们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还和孩子们一起互动,演唱歌曲《数鸭子》,孩子们在台下兴奋地跳来跳去,不停挥动着小手,卖力地鼓掌呐喊。“阿姨,你唱得太好听了!”“叔叔,你的快板打得真好!”演出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是孩子们的赞叹声和清脆的笑声把蓝天之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叔叔阿姨,你们以后可一定要常来看我们呀!”12岁的郑芸患有肢体残疾,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她拉着志愿者的衣角,纯净的眼神充满着期盼,当志愿者告诉她以后一定还会再来时,她高兴地和小伙伴们一起拍起了掌。

“这些孩子都是病残儿童,记忆里没爸爸妈妈,蓝天之家就是他们的家,我们这些志愿者也愿意成为他们的亲人,为他们带来欢乐。”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志愿者高兴佳动情地说。

蓝天之家寄养儿童工疗康复中心副主任李美玲介绍,这里现在有近200个孩子,都是残疾人,有唐氏综合症、脑瘫等。“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我们开设了不同的班类和学习课程,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或者学习生活技能、或者进行康复训练、或者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李美玲对记者说。

据悉,进入5月份以来,结合庆祝母亲节,胶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文艺志愿者们走向老百姓的田间地头,走向寄养儿童工疗康复中心等地,用自身的艺术特长躬身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演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为社会注入正能量。(记者 聂艳林 通讯员 隋丽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