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助力脱贫攻坚,中冶建工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积极响应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配合当地政府工作要求,对中益乡进行风貌改造,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受到了重庆市领导及各区县主要领导的一致好评。2017年12月,中冶建工成立了中益乡风貌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部,顾不上冬季严寒,项目部临时租用了几间简陋的民房作为临时办公室和生活区,简单安顿下来,项目员工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实地勘察各村的地形、地貌、交通和房屋构造。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市9个国家级贫困区县之一。中益乡位于石柱县中部,地处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的“两山夹一槽”地带,地理状况严酷、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资源匮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是重庆市市级深度贫困乡。

中冶建工响应重庆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投身到中益乡的脱贫攻坚建设中,于2017年12月承建了中益乡风貌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中益乡风貌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辖区7个村、34个村民小组、3000多户居民住房风貌改造,施工区域面积达155平方公里,以及后期的石柱县沙子镇兴隆村和沙子村,施工区域共计约187平方公里,创下中冶建工集团单个项目施工区域最广纪录。

项目具体施工内容包含中益乡场镇堤防整治、环境设施及绿化景观建设;中益乡场镇风貌改造;中益乡场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市政道路、桥梁、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中益乡农村住房风貌改造;中益乡旅游沿线及沙子沿线村庄绿化美化工程等人居环境建设;沙子镇场镇基础设施建设等。

姜黄色房屋、宽敞整洁的校舍,平整的道路,均出自中冶建工人的手笔,是中冶建工中益乡风貌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部的建设成果,是中冶建工深入中益乡贫困山区,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央视记者刘雨 于滨拍摄)

迎难而上

锐意进取求突破

中益乡自然环境恶劣,雨季时间长,气温低;改造工程体量大、面积广,且时间紧,任务重 ,这是摆在中冶建工人面前的难题。

实地考察,定点摸排

2017年12月,中冶建工成立了中益乡风貌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部,顾不上冬季严寒,项目部临时租用了几间简陋的民房作为临时办公室和生活区,简单安顿下来,项目员工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实地勘察各村的地形、地貌、交通和房屋构造。

租用的房屋是村民多年闲置房,虫蚊横行,蛛网满屋,原有电路敷设额定负荷小且老化严重,基本无法满足办公和日常生活用电需求。所以在最初20多天里,项目部全体员工只能顶着严寒,用冷水洗脸洗脚。条件虽然极其艰苦,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中冶建工人为建设中益乡扶贫攻坚任务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项目驻地

勘察现场

以项目部驻地为中心,项目员工分头联系村、组干部,由近到远实地走访、摸排了中益乡逾155平方公里内的所有农户,宣贯扶贫改造美化人居环境的意义及政策,讲解改造的施工方法及改造后的房屋效果,积极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及想法。

走村问户 定点摸排

发挥专业优势 担当央企使命

2018年4月中旬,为迎接重庆市政府在中益乡召开的全市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中冶建工负责对现场推进会地址龙家坝进行风貌改造。

项目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将之前的一班制改为两班制,同时增加夜间施工照明等设施设备,增派安全员、施工员确保现场安全生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龙家坝风貌改造工程,得到了一致好评。

改造后的龙家坝焕然一新

助力脱贫攻坚,中冶建工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积极响应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配合当地政府工作要求,对中益乡进行风貌改造,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受到了重庆市领导及各区县主要领导的一致好评。

改造中的中益乡向家坝

改造后的中益乡向家坝

从心出发

做贫困乡民的贴心人

在项目建设期间,项目全体员工不仅团结一致,顺利完成多次抢工任务,还主动关心群众。 2018年6月5日,根据贫困程度,项目部对盐井村高峰组的一户贫困家庭上世纪60年代的土坯房进行房屋改造,屋主是一位年近70的老人。经过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让老旧破败的毛坯房焕然一新。

搬运优质木料

改造后的村民住房

建放心房,圆安居梦,中冶建工人履行央企使命,践行社会承诺,始终坚守扶贫攻坚的第一线,走在扶危助困的最基层。

看到山区贫困乡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中冶建工人心里也倍感骄傲和自豪!中冶建工人将牢记使命,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勇担重任,再创佳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