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正是春暖花开,

踏青赏花的好时节,

但也是误食毒蘑菇的高发期!

关于鉴别毒蘑菇的经验,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

“鲜艳的蘑菇就是毒蘑菇”

然而!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蘑菇中毒事件中的罪魁祸首往往其貌不扬,

比如广东毒蘑菇头号杀手——致命白毒伞!

唯一安全的办法,

就是不要擅自采食野生蘑菇!

什么是致命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

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

▲致命白毒伞(李挺2018年3月摄于广州白云山)

▼致命白毒伞(钟祥荣2018年3月摄于广州)

3月7日,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辉博士及其团队研究人员今年首次在白云山发现了致命白毒伞的“身影”。

致命白毒伞与黧蒴树共生,含有极毒的鹅膏毒素,可引起严重肝损伤,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误食50克(一两)可使人致命。

致命白毒伞与一种名为鸡枞(又称三八菇、鸡肉菇)的食用蘑菇颇为相似,容易被误采而出现食物中毒。

真诚食安君在此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避免毒菇中毒死亡悲剧再次发生!

✪ 其他需要关注的野生毒蘑菇:

① 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是常见的剧毒蘑菇,在广东省的农村、山区分布较广,通常在夏秋季雨后的草坪、蕉林土地上群生或散生,其普通的外形和生长环境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极度相似,容易被误采误食。

铅绿褶菇具有毒性,其所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有些具有类似白毒伞的毒性,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进食量大时也会致命,是近年省内引起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的种类之一。

② 奥米粉褶蕈

奥米粉褶蕈是近年才被发现的一种“新型”毒菇,值得注意的是其外形与著名的野生食用蘑菇蚁巢伞(荔枝菌)极度相似,因此被误采误食的可能性较高。由于该品种被“新”发现,其可能引发的中毒症状等目前仍未完全明确,但曾出现食用后引起肠胃炎症状的案例。

✪ 预防误食毒蘑菇中毒提示:

1、拒绝“土方法”辨识毒蘑菇:

蘑菇的生长种类多达万种以上,部分有毒的蘑菇和可食用的蘑菇在外形和普通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也有可能存在有毒蘑菇与无毒蘑菇混杂生长的情况,实在很难区分蘑菇的种类及其毒性,即使是专业人士也要通过对菇类的外形、显微结构、DNA等多方面特征结合分析,才能准确地鉴定蘑菇的种类和毒性。

目前,还没有快速可靠的方法来鉴别蘑菇的毒性,仅凭借肉眼观察或所谓流传的“土办法”来辨别野生蘑菇的毒性,是非常不科学的做法。

(点击可放大浏览)

2、谨慎购买混杂的野生菇菌类食物:

喜欢到国内外山区旅游景点旅游消费的市民注意,切记不要在路边摊档购买一些散装的、混杂型野生蘑菇回家食用,以免引发蘑菇中毒情况。如需购买野生食用菌的,请到当地正规的商店购买有预包装的商品,建议选择包装中只有单一品种的食用菌“纯品”,如购买的是“杂品”,则夹杂毒菇的几率就会提高。

3、餐馆消费也要多留意:

为招揽顾客,有的餐馆会推出一些市场鲜见销售的“新品种”菇类菜式,如“野生XX菌片”、“野生X花菌”等。由于蘑菇种类多,生长环境也复杂,也有可能混杂了其他一些有毒的蘑菇,会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对于这些“新奇”的蘑菇类菜式,建议不要轻易品尝。

✪ 出现毒蘑菇中毒后该怎么办?

毒蘑菇中毒一般是急性的,不同种类蘑菇导致的症状不相同,可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日光皮炎型五种类型。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食用野生蘑菇后如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处理,并尽快拨打120送医院救治,同时保留野生菌样品供医务人员救治参考。

——END——

编辑 | 骆猛清

来源 | 广州社区FDA原创文章,已获得授权转载

声明 |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