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翻阅艾黎资料,里面记载的几件小事深深触动了我。

20世纪40年代,路易·艾黎与乔治·何克在西北创办培黎学校期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他们两人带领学生把山丹废弃的庙宇修整出来当作教室。室内的桌椅都是用土台子代替的。但是他们和学生都非常乐观,还把土台子雕凿成沙发的形状,上面铺上毛毡,成了别具风格的“土沙发”,多么可爱的一群人!在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艾黎带领学生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为了创办培黎学校,他多次向世界各国发出呼吁,为学校筹集资金,在极其困难无助的情况下,甚至动用了母亲一万美金的养老金!(约合人民币6.5万元)这就是路易·艾黎,一个为中国人解放和建设事业奉献了自己一切的外国人,一个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和敬仰的国际主义战士!

路易艾黎二、三事

路易·艾黎母亲克拉拉她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捐献了自己的全部养老金

他和学校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放弃了他们在本国的优越生活,来校讲学、工作,过着和山丹贫苦老百姓一样的生活。试想想,如今毕业的大学生,有多少人愿意到穷乡僻壤去工作呢?恐怕是很少的。何况是在40年代的旧社会呢!艾黎却在这里生活得非常愉快,晚年时,他还说:“在山丹与青少年一起度过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快活、生活最充实的年代”。在1954年的一封家书中,他写道:“我感到最快活的时候是与大家在一起干这干那”。

艾黎是一个积极乐观、充满激情的人。他能笑对生活的各种困难,在他看来,一切事情总会有解决的办法,而从不抱怨。他认为不仅是自己,群众也都在受苦受难,下面这是艾黎信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他是怎样度过他的旅途生涯的,他不无诙谐地写道:

“昨晚感冒头疼弄得我彻夜难眠。我一会儿抓虱子,一会儿踹走蹦到我肚子上的大耗子,想法子不让狗叫,听着头一天下午母羊刚生下来的一对小羊活下来的那只发出的响动声,也听着那家人早晨一个个起身摔门出去的声音。”

他也用诙谐的口气写信给国际委员会的同事彼得·唐森,唐森显然是以前抱怨过困难。“别泄气,老家伙,更坏的日子还在前头呢。”这是仿照平日里人们常说的“好日子在后头”这句鼓舞人的话而说的。他是要唐森坚强起来,看到将来还会有比现在抱怨的更大的困难,以及情况会慢慢好起来。平时,为了舒服,艾黎经常穿着肥大的卡其短裤,头戴长鸭舌帽,而这在他的故土许多年前就已经不常见了。

艾黎非常关心孩子。培黎学校学生王无己在一段回忆中写道:

“我永远记得这样一件事:一个秋天的傍晚,我在去教室的路上,不小心被石头绊倒,跌破了鼻子,血不住的流,染满了脸上、胸前,年幼的我顿时慌了手脚,两眼噙满泪水,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艾黎校长正好走过这里,他忙把我领到他的住处,亲自为我清洗、止血,又不住的轻声安慰我。晚上他不放心,留我同他住在一起。安顿我睡下后,他又在灯下开始了繁忙的工作。时间不长他又来到我的身边,用手摸摸我的额头,耳朵贴近我的脸,听我出气是否均匀,确信我一切正常后才放心地又去工作。那亲切的面容,温暖的大手,台灯下伏案的身影,在我的眼里,他简直就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已经鬓发苍苍,可想起这一幕,仍不免泪盈双眼。”

路易艾黎二、三事

艾黎重访山丹与少年儿童在一起

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在艾黎看来,这些琐事稀松平常,可是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这位老人总是在不经意间打动人,温暖人心。让人由衷感叹,由衷佩服,同时深受教育!艾黎就是这样一位寓伟大与平凡的人,一个在淳朴中蕴藏着非凡魅力的人。(山丹艾黎纪念馆 周良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