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汇相信以下情况大家都有遇到过

当在餐厅或咖啡厅时,

一些客人时常抱怨,

被店里孩子的吵闹声严重打扰。

近日,

一间咖啡厅对此状况祭出“方案”,

网友反应却两极分化。

据报道,位于爱尔兰都柏林的白麋咖啡馆在网络发文表示——

“我们决定针对在餐厅尖叫的小孩(如果我们发现您未能制止),多收取15%‘尖叫费’,以维护全体员工与客人的权益。每增加一名小孩多收10%。”

为避免争议,店家也明确表示,孩童上限为4人。超过4名小孩,全家将被请出该咖啡厅

这条颇具戏谑色彩的帖子引发两派观点的对峙。

支持者表示“真是个好主意,更多店铺应该增加‘尖叫税’”。还有人表示,家长不应该因孩子小就放任他们扰乱公共秩序,适当的时候可以带他们去洗手间或户外“冷静一下”。

另一派则非常不满地表示,咖啡厅的做法“极其可耻”,称“这地方应该遭到抵制”,还有更为偏激的留言称:“我希望你家店被烧成平地。”

网友热评:

@momo:赞成,控制或管教不住自己的孩子,影响其他人应该收费,但费用不该商家留用,可以给流浪者变成爱心早餐

@无言:经常碰到火车上孩子大喊大叫的,乘客让家人管一下,可是有的家长居然说你有孩子也这样,咋管,很无语啊。

@北方往事:可以,百分之五十也正常,不过餐厅应该减免其他被噪音骚扰客人百分之30的就餐费

面对争议,店主回应称,要对大叫的孩子多收费其实是个调侃,该店向来擅长“黑色幽默”,并慨叹十年前人们会对此一笑了之,而如今却是个“开不起玩笑的压抑年代”。

//

火车是否该设“儿童车厢”也曾引起热议

//

今年春节前夕,关于火车上是否要设儿童车厢的话题也曾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中国铁路总公司客运部主任黄欣在接受采访时回应说,网友想法很有创意,欢迎广大网友、广大旅客多给铁路提出更多更好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黄欣进一步表示,“是不是需要把吵闹的孩子集中在一个车厢,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都会面临类似的情况。也许还会有人建议,把喜欢看电影、喜欢听音乐的各集中在一个车厢,这些建议对公共交通部门完善工作有很多启发,也对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运输人性化、精细化服务带来新的挑战。良好的出行环境需要大家共同营造,我们也呼吁旅客文明出行,携手打造美好的旅行环境。”

//

宁波一妈妈给同飞机乘客发耳塞和糖

//

2017年9月,宁波飞西安的航班上,出现了暖心的一幕:

一位妈妈带着一岁半的女儿坐飞机,怕孩子会吵闹打扰到其他人,给在头等舱的其他旅客每个人都发了耳塞和糖果。

礼虽轻,但足够有心。

最让人感动的,是随礼物一起附上的一张小卡片:

“你好!我是来自宁波的Wendy,我刚刚一岁半。这不是我第一次出门旅行了,可是独自带我的妈妈还是担心我的哭闹会打扰到您,毕竟飞机气压变化会让我感到很烦躁。在公共场合打扰别人的可不是好孩子,我会尽力保持安静的。这里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减轻你的困扰。Wendy祝你旅途愉快哟。”

对于如何搞定在公关场合吵闹的熊孩子,微博用户@传说中别人家的妈妈 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毛毛妈导读:

我觉得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的熊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知道在公共场合下应该如何遵守规则。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

另外,从一些私校的招生老师了解到,私立小学招生面试时,也很关注孩子是否有遵守公共场合的规则的意识,是否有较好的社会意识。在这方面与家长的教育关系很大。

Dr魏:

3岁的孩子就可以开始教他们不要熊了。

有很多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就有同情心和团队意识。孩子发脾气的频率,到2岁半才开始减弱,一直到孩子8岁,他才能真正内化礼貌和规则的重要性。所以,必然有些时候,孩子会在公共场合表现得有点"熊"。家长不需要有太大的压力。

在摆好心态的前提下,我们还是尽量要教会孩子基础的社会意识,有这三个方面可以去做:

1,设定期望,提醒行为

首先,打骂或者指责孩子,并不能帮助孩子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家长需要做的是指导孩子的具体行为。

在去公共场合之前,就打好预防针,给孩子设定明确的期望,不断地提醒他“规则是什么样子的”,还要用温和的提醒去强化,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比如去餐厅时,去之前,就可以跟孩子说:“你可以好好享受吃饭,但是不能乱跑或者说话声太大,因为这样会干扰其他人。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来吃饭的,可不希望被别人打扰。”

还有其他具体的礼貌,比如说,“你可以选择菜单上想要的菜,但是要记得对服务员说谢谢。”“如果要跟陌生人说话,要先说你好。”“如果不小心碰到其他人,要说对不起。”

当孩子表现的好,要记得表扬孩子,强化他的行为。表扬不是简单地说“你真棒,做的好”。而要细致的提出孩子做的对的地方,比如“你今天吃饭时,好好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乱跑,做的很不错。”

2,在公共场合不要修正行为,直接离开

如果孩子已经在公共场合开始“熊”起来了,该怎么办呢?不要着急矫正孩子的行为,直接离开就好。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做的不好,不要立即大呼小叫,或者当众责骂孩子,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尴尬或者愤怒,情况会越来越难收拾。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带他离开,而不是继续冲突。

带孩子离开,也是给了他一个教训:“如果再这样,就不可以继续好好吃饭或者逛街了。”

等孩子心平气和时,再慢慢的教育孩子才会有效果。

3,早培养,从点点滴滴做起

对于孩子的社会意识,应该从小开始培养,从点点滴滴开始做起,这才是真正治本的方法。

比如想要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好,往往意味着孩子要坐着不要动,这其实是违反孩子好动的天性的。你能怎么做来帮助他们培养静坐的能力呢?

平时吃晚饭的时候,就让孩子练习静坐。其实2岁的孩子能静坐5分钟,已经是一项重大成就了。所以也要保持你的目标合理: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屁股不离板凳,坐十五分钟,这是非常困难的。

可以给孩子设置递增的目标,一开始五分钟,孩子习惯之后,又加两分钟,一步步训练上来。

对于小宝宝,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可以从礼貌用语开始。孩子两岁时,应该会说“你好”和“再见”这些词了。

孩子对于规则的认知是有个过程的,认识规则之后,他们需要使用规则,反复练习,最终内化规则,形成规则意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家长不断地重复并提醒孩子的。

宝妈宝爸们学到了吗?

来源:中国新闻网、新华社、楚秀网、新晚报、19楼、新浪微博等、大湘网 编辑:汇常德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如有侵权请先联系我们删除或在后台告知,我们会在最短时间内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