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尖底坛

我先来出个謎語:尖底壇,薄薄盖,好吃又好卖,人人都喜爱。打一水產品,是水里螺丝,从螺丝形状很像以前家中尖壇。以前尖底壇我見过有两种,一种身体狹長,用現在话来形容,身材瘦又比较高,另外一种矮小墩实,家中也剩下后一种尖底壇,就是人不小心把它碰倒了,也不碍事,前一种就是人把它碰倒了,落得缺了一个口子,它的利用价值全在一个口上,口只有一个中等人拳头大小,是什么原因囗子不能大,听我詳细道来。

从我有記憶开始,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当時农业生产还是一家一户单干种田,家中男丁都在城市里做生意,就是現在说工作,家中农活基本是中老妇女,上了年纪都是小脚奶奶,俗话讲:“人误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做秧田季节性强,担误不得,而刚刚解放没得几年人口少,农活紧,也只有妇女,家家都在各自麦田顶头做上几畦水秧田,平常在家走路都要小心脚下。不能摔跤,当時这样形容小脚的不易:“大脚走得江山稳,小脚踩得路不平。”

要在水田劳作,把秧田要分成一畦一畦的,这時尖底壇发挥作用了,她们把壇内灌满泥浆,用一根比壇口略長此木棍放过壇口,再用一根绳子栓在木棍中央,人在前面拖,这样平坦光滑的秧田被分成宽窄一致,等秧田做好也有好多家奶奶跌成黑屁股,我们当小孩跟在后面喊:“黑屁股黑屁股”引得小脚奶奶善意的笑骂声,一直到农村成立了人民公社,结束了单干,尖底壇也不要下田了。

尖底壇在当時农村生产发挥了小小作用,使我们对尖底壇也有了新的认识。

尖底壇在家庭生活息息相关,每家每户用在醃秧草,存放梅干菜,家里经济条件好点人家醃咸鸭蛋,因为口小肚子大,存放里面各种物品不容易变质,自然而然成了宠物,用完之后洗滌干净,放到安全地方,以便下次再用。

毛主席曾说过意思是这样的话:“什么问题最大,吃饭的问题最大……”特别是农民,粮食缺乏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农闲吃稀,农忙吃干,所谓干不过锅内多放些瓜菜。

农村穷,粮食不够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省吃已成脑海中共识,帮助家中烧中饭晚饭,每在淘来前,米都是大人拿好的,我都会用小手抓上一把,放在尖底壇中,日积月累,每当長三春来临之际,全家人都为没有KO锅米发愁时,小小尖底壇的米就能解决一些生活忧愁,从小养成节俭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对粮食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

家中尖底壇我对它情有独钟,看到它想起它在田里发挥的作用,看到它想起特殊年代为家庭生活出过力,无论什么东西存放里面,尽力守护,現在生活条仲好了,物质生活丰富了,要吃什么酱菜,超市里应有尽有,尖底壇越来越清闲了,有時也醃个鸭蛋什么的,作用不是很大,但它在我小時候影响很大,我会好好一直保存下去。

老周

二O一八年七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