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谈国学周易八字

在最新《大唐雷音寺》老梁被问及聊聊周易八卦是怎么一回事?

老梁果然博才多学,欣然道:好说,没问题。

周易八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周易在过去有句话:学了《易经》会算卦,学了《诗经》会说话。我是打小背的,当时有好多人说是算卦用的,后来发现不是这样。

《易经》有非常深刻的中国传统的哲学道理。八卦是什么?他是阴阳五行学说的一种延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个八卦呢?从形式上来讲:那个形就是个阴阳鱼。一阴一阳为两仪,两仪就是指阴阳。整个这形就是太极图。外面的八个符号为八卦,分乾,坎,艮,震,巽,离,坤。一横为阳爻,中间断开叫阴爻。三个爻组成一挂,记忆方法: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女支持人又说:很多人有这个需求,看来是他想用在生活的某一处,你觉得他怎么用呢?

老梁说:他想预测。

女主持人也随口说:对呀,他想预测自己的未来。

老梁感叹道:这个预测呢?你不到一定的道行是做不了的。我一直认为呀,周易预测呢,有一定的道理。

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由这个衍化出来的八字。什么叫八字?你出生的年月日时为四柱,每柱天干配地支的组成为八字(4X2)。八字我给大伙讲一个当年我身上的事,中国有一个八字特厉害的主,是谁我就不说了,他祖上是两宋时期的理学家(巩大师推测应说的是徐子平),他是他的第29世孙,99年在北京我碰到他的。他就说你这么点岁数,对这个还感兴趣,因为他听我说了两句,就说我考考你吧。他就给我念了个一八字。什么壬子、癸巳、辛巳、壬寅这八个字。(专业资料岳飞八字癸未、乙卯、甲子、己巳,巩大师认为老梁只是节目中随口说的,不要被误导。)

给我说你给批一下,我说这个人活不过40岁,柱中有羊刃煞(阳刃上字幕有误),就是动刀兵死的,不是让人砍死就是动手术动刀死的,儿女双全,这个人也是文武双全。完了,我批一系列,批完他说基本正确,你很有基本功。我问是谁的八字,岳飞的,39岁死在风波亭了。

就这种东西我们现在不是讲封建迷信,祖传了这么多年的东西,你说他完全是迷信,没道理!我们现在很多人推崇中医,那中医几千年下来的,不用这个给谁看病了,谁怎么治好的。有人拿这个来说中医,那为什么预测学到几千年下来,你说他就是迷信呢?就胡说八道呢?不合理。只不过这门学问我们没有完善好他,它里头有诸多的纰漏咱没研究明白(巩大师说只是国家公认单位没有此项研究)。地震来的时候,耗子从洞里出来,鱼从水面跳出来,低等生物都有如此预测功能,为什么人没有呢?你能理解吗?他只不过就是我们人一开始,能耐越来越大,就不依赖这个了,不用这种本能预测了。猴子从树上下来,直立行走,尾椎没了,人就没有尾巴了(老梁要说的是人经过进化成高级动物的意思吧)。

人开始有病的时候咋办?采天地精气,聚日月精华,烂泥里打滚我就能治好病,这叫内求法。后来能点滴,有药了,有什么抗生素了,是外求法。外求法时间长了,我们能在抗病的能力就会下降,就当我们不用预测的时候,用则进,不用则废。所以这门学问我们需要完善他,你不能用迷信两个字(有关部门还是加以限制的,周易预测依旧是民间的研究)。就像风水,风水我们研究来研究去发现,他是天文、地理、心理学、建筑学、光学、磁场学等一种综合。

只不过过去人们不理解(老梁应该指的破四旧),把他包装上很多神秘主义的外衣(龙脉、地气运行,现在也不能用当前物理现象解释)。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传统预测学的一些神秘外衣把他剥掉(当前的科学研究水平有限啊!),不合理的东西拿掉(只是美好的希望吧),所以你要是喜欢周易八卦,没有错,问题是你很难弄懂他。(我们的科学水平不能解释,学会应用就行了,就像中医讲心主火肝主木,为什么把心定位属火肝属木一样的,1加1为什么等于2?)

我为什么能看懂这些书,《三命通会》《渊海子平》《奇门遁甲》(巩大师说看懂了现在应用起来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第一历史局限性,也就是周易讲的变化,现在社会发生变化了,以前的理论也需要适应当前情况;第二就是周易预测古代是师承传授,许多实用性的要点,被写书的人故弄玄虚或者文学修饰了。)

因为打小的国学底子,这些字我都认识,你一说五行,金木水火土。什么叫相生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能克木,木见金折,木能生火,木多火塞。这基本的道理你都懂,哪个字你都认识。可是你拿起一本预测的书,你没法看。这一页里有不少字你不认识,哪个词啥意思,你比方说:枭、官、印、财、杀(同煞),命宫,你懂吗?不懂。这叫横垄地拉车一步一个坎,你没法弄明白,看起来就很枯燥。

所以说传统(周易)文化是个系统工程,你不可能从其中一点突破。就是拿起一块板,这薄我就钻个眼,传统文化你做不到。(巩大师说老梁博才多学可以理解,但是把周易预测说的要求掌握传统国学周易全部知识,和他一样,才能学会完全没必要。)他阴阳五行是个系统的东西,就你只有所有的东西都推一遍。

你看中医,过去有个说法,叫秀才学医如泥剥皮(秀才学医如泥脱坯,文盲练武越练越苦;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因为中医我那背汤头歌,背什么本草什么的,都是阴阳五行理论,你不懂这个你没法干。所以过去知识分子,儒家,叫不为良相即为名医,就是我要不能做国家宰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就当悬壶济世的医生。为什么呢?医生得有知识得有文化。

美女主持人听的如痴如醉,拍手道:好!

大家可以百度视频《老梁(梁宏达)评说周易国学阴阳五行八卦》

《周易》读后感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包括近代伟人——毛主席,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yao)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卦中一说女人的淫荡,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在《周易》这本书中,全书都在贯穿着一个“位”的概念。尤其是孔子为之作的系辞,对“位”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主要是说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个卦,都有“位”的关系。虽说这是我们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会来说,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都有对“位”的要求。所说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要做,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胡说,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样就会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做人和做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现在的企业都讲团队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与“位”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的很好,团队也一定会团结。

如果有人把《周易》单纯的看成算命的书,我认为就是大错特错了。不错,《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预测,对于这本书来讲,它只是一个极小的方面。我不反对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现在有时我也算着玩,那是在对某件事情,举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时候,我自己就算一下,当卦上说的很时,我会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当算的不好时,我就要冷静的考虑事情的过程与结果,理智的还是要去把事情办完。不要认为算得不好时,就不办事情了,那样是不对的。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是“贵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总之,《周易》能位于我国的五经之首,一定有它的道理。

面对一本如此博大精深的书,没有一个人敢说完完全全的理解了《周易》一书的精髓思想所在。所以,接下来我讲的一些感悟,可能有些结构松散,可能有些错误的地方,这基本是在所难免的。而我也会尽力用最准确的语言,来解读这中华千年文化传承的瑰宝。

有关乾卦

先说说乾卦的三个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一,乾卦论述了一个成功人士的各个阶段之过程,大家都知道,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定的阶段性,决不是以下子就可以如何和怎样的,在《易.文言传》里不是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者渐矣。”做恶都要有一个逐渐的过程,况且是好事善事呢?获得成功即使是都要一个过程,成功人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乾卦用龙的形式演绎了这个过程,既潜龙,出现,跳跃,飞腾等,其过程性,形象地描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第二,乾卦的两点论:乾卦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事物没有绝对的有利或无利,有利的里面,其实包含着不利。同样,胜利中孕育找失败。因此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也要“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的小心行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无往而不胜。

第三,乾卦的转化论。乾卦告戒我们,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过犹不及和物极必反,在上九爻辞的:“亢龙有悔”就是最好的警示语句。

我们知道和理解了这三个思想内涵,就不难理解乾卦的四个要件,当然,人才也是要创业人士的要件,既乾.元,亨,利,贞。一,元:就是大的事业和很好的开始。二,亨:表示在有元的基础上的通达与顺利。三,利:有适宜与合适的含义。四,贞:正确与坚固的意思。当有了伟大的事业和很好的开始,还有正确与坚固的毅力,再有了适宜与合适的机会能不通达和顺利吗,因此说元,亨,利,贞是《易经》的四种德行,是成功人士的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

有了四个要件还有有从小做之大历程既乾卦的:

初九:一爻的“潜龙勿用”你是有才华有理想的人才(龙),但你刚出道是羽毛未丰,根基尚浅,也没人(大人)赏识。那你就要潜入水中不能动,你是要等待时机的龙,否则你跳出来,必然要遭到打击与失败。

九二:二爻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当你在一爻潜龙潜到了一定时机,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也有了相应的社会位置,但还是不够。那也只是在田野里的龙,舞台和历练还不够,如果有行动最好有个靠山或者说是伯乐(大人)就会好起来而有利了。

九三:三爻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有了靠山和地位还是不够,还有白天自强不息,更要晚上反省警惕,只有这样才不会有灾难与失误。

九四:四爻的“或跃在渊,无咎”,有了以上三爻的历程,这个人才(龙)是要具有了一定大的空间与舞台,可以大干一番了,因为以上的历练,大干起来是不能有灾祸的。

九五:五爻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哈哈,这个时候是人才(龙)具有了更好更大舞台的时候了,这次见到的大人可不是和以前的大人一样了,而是和自己有同等水平或更高的人交往和会晤了,他们能使自己的事业更加辉煌与有利。

上九:六爻的“亢龙有悔”人才的做大与做强,就很有可能脱离了群众,也要自做主张而武断。不免要有不利和后悔的事情了。这就《易经》辨证的特点。还有用九的“见群龙无首,吉。”人才多了,最好不要比大小,要各发挥自己的才干,那是非常吉利的事情。不是吗,相互比较与比拼大小,必定要有伤害而不吉利的。

因此说《易经》之乾卦是一部人才成功的秘籍与经典好书,他告戒我们人要时刻自强不息,还要居安思危,更要有随时随地以零为。无论是潜龙,田龙,渊龙,飞龙,亢龙都要永不停息,还有首尾如一,善始善终,才可以成为有用有作为的人才。

《周易》博大而精深,每个人心中的易经,都有属于自己一份独到的见解。这也正符合了前面我提到的周易的精神,由一而生万象。而我个人也由衷的希望,易经这中华文化的瑰宝,能被更多的人了解,认知。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于是,有网友问我,你懂周易啊?言下流露出无比钦佩之意,我通常含糊其词地说,有点兴趣而已。其实我不懂。周易这门学问,穷一辈子之力,并不容易学懂,也不需要学懂。不学懂,永远追求不到,是懂非懂的那个样子,其味无穷,一辈子有事消遣,老了也不寂寞。古人云:“夜读〈易〉”,如果夜里读《易经》,鬼神都受不了。我的经验是,夜里读《易经》,保证睡不着觉。刚读入门去,看出一点名堂,便想弄个清楚,继续看下去,等告一段落再睡,结果一段接一段,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可谓“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一整个春天何时溜走了都不知道,何况一个晚上呢?这种味道很好。

《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周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连山》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只囿于《周易》。因此,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有没有呢?这是可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讲的“江湖术”中的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正如博友“商界第三者”在本博的留言里提到的,《周易》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叫作“三易”,就是变易、简易、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可以为将相的道理。

第二是简易,是说宇宙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听大师讲,天地间有“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罢了。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影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的,是有这种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

第三为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那就是能变成万象来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

看过我的文章,能说出变易、简易、不易来。了不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