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8、9月份高温季节,采用高温闷棚技术,既能熟化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又可灭除由于连作而引发的致病病菌及地下

  在8、9月份高温季节,采用高温闷棚技术,既能熟化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又可灭除由于连作而引发的致病病菌及地下害虫,且易于操作,效果显著。

  高温闷棚消毒法,就是在夏季密闭大棚,利用太阳热的高温和药物熏蒸进行棚内消毒。这种方法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简单,效果好。

  高温闷棚的具体方法

  1、石灰氮法:地要整平,整细,并结合整地施肥,以杀死有机肥中的病菌。施有机肥,如羊粪(推荐),或利用植物秸秆如玉米秆、稻草(切成3-5厘米长小段),加施石灰氮和山推007。有机肥如羊粪,有提高地温和维持地温的作用,使杀菌效果更好。

  2、灌水法:大棚四周做坝,灌水,水面最好高出地面3-5厘米,有条件的覆盖旧薄膜,要关好大棚风口,盖好大棚膜,防止雨水进入,严格保持大棚的密闭性,使地表以下10厘米温度达到70℃以上,20厘米地温达到45℃以上,达到灭菌杀虫的效果。

  3、药物处理法:用氯化苦进行地膜覆盖土壤消毒,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方法是把氯化苦注到畦内,50平方厘米挖一穴,深度10-15厘米,每穴4毫升。此外,在密闭大棚之前,棚体内表面喷施一遍杀菌药和杀虫剂,以杀死躲在墙缝中的病菌和害虫。

  4、高温闷棚法:用大棚膜和地膜进行双层覆盖,严格保持大棚的密闭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处理,地表下10厘米处最高地温可达70℃,20厘米的地温可达45℃以上,这样高的地温杀菌率可达80%以上。

  消毒时间:绝大多数病菌不耐高温,经过很短时间的热处理(15天左右)即可被杀死,如一些立枯病病菌、黄瓜的菌核病病菌、黄瓜疫病病菌、茄子黄萎病病菌等。但是也有的病菌特别耐高温,如根腐病病菌、根肿病病菌和枯萎病病菌等一些深根性土传染菌,由于其分布的土层深,必须处理30-50天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此外,还有其他消毒法,如微波消毒法、电处理消毒法、蒸汽法等。

  消毒后的处理

  1、在高温闷棚后必须增施生物菌肥。如果不增施生物菌肥,那么蔬菜定植后若遇病菌侵袭,则无有益菌缓冲或控制病害发展,蔬菜很可能会大面积发生病害,特别是根部病害。生物菌肥在蔬菜定植前按每亩80-120公斤的用量均匀地施入定植穴中,以保护根际环境,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2、太阳热消毒对不超过15厘米深的土壤效果最好,对超过20厘米深的土壤消毒效果较差,因此,土壤消毒后最好不要再耕翻,即使耕翻也应局限于10厘米的深度。

  高温闷棚后的效果

  1、显著减少因重茬种植引发的枯萎病、根腐病、黄萎病、疫霉病、灰霉病、茎基腐病、病毒病等10余种病害。

  2、明显减轻根结线虫病的侵害。

  3、高温闷棚,快速沤腐有机肥,丰富了蔬菜所需的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降解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成分,特别是土壤中的农药残毒,为实现无公害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4、合理施用石灰氮,能显著降低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减轻土壤酸化,调节土壤pH值。(农业种植宝典)

  关键词: 中国农林科技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