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旗下的同城货运品牌“58速运”改名为“快狗打车”,在昨天被刷了一天民愤。

因为部分司机认为快狗打车这个名字有侮辱司机的内涵,表示不愿更换车贴,还质疑公司方“你骂谁呢?”。

已经贴上“快狗打车”车贴的货车

而根据“快狗打车”的说法,这只是一次品牌升级,快是寓意快速,狗寓意可靠可信赖。快狗的名字也并未含有任何其他含义。在解释品牌升级的初衷时,这样说道:

而这是否也说明,58集团也要借道“速运”,杀入出行战场,和美团、滴滴一较高下?

“快狗”的前世今生

事实上,“快狗”这个名字在2015年春节前后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它是作为香港一家货运创业公司GoGoVan的中文品牌出现的,叫“快狗速运”。

而且投资人是我们熟悉的人人网CEO陈一舟,2015初年他在跟这家公司创始人林凯源聊了6个小时候,决定投资1000万美元,但前提条件是GoGoVan要进入中国市场。

在这之前GoGoVan在2013年7月成立于香港,主要在拓展东南亚市场,并未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在2017年8月份,经过58到家CEO陈小华和GoGoVan创始人林凯源的商定,58速运与GoGoVan进行了合并,而当时双方的决定是英文名沿用GoGoVan,而中文名则用58速运,合并后的公司由陈小华担任董事长,林凯源担任CEO。

林凯源(左)与陈小华合影

1年后的今天,58速运宣布将品牌升级为快狗打车,显然这与CEO林凯源想要延续自己原来的创业项目有关。

今年7月份,快狗速运还拿到了华新投资领投,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跟投的2.5亿元战略投资。

58一向被认为是站队腾讯系的互联网公司,没想到其子公司(58到家)的子品牌(前58速运,现在的快狗打车)竟然拿到了阿里的战略投资。

不知道精明的五八公司总裁兼CEO姚劲波面对小马哥时,又会作何解释?

没有边界的美团和58

时间再回到去年底的东兴饭局。

美团王兴作为东道主之一坐在马化腾旁边,姚劲波坐在他的对面。如今看来这一桌子坐着的大佬里,至少有一半是王兴的“对手”,也至少有一半是姚劲波的“友商”。

同样是在乌镇大会上,姚劲波对媒体谈起了“边界”。

这像极了王兴的“边界”论:“万物其实是没有简单的边界的,所以我不认为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

在2015年发生的几起“合并”案中,有着58+赶集,和美团+点评。

至此,两大本地生活服务巨头形成,结束了O2O的混战,也断了后来者的念想。时至今日,二人在“边界”的探索上也保持了惊人的步调。

王兴的策略“简单粗暴”:不惧红海,喜欢和人抢生意,更喜欢什么业务都“自己”。外卖对着饿了么,酒店、旅游直指OTA,出行有滴滴又如何,现在美团打车还不是在二三线城市跟滴滴抢生意。

相比之下,姚劲波更善于资本运作。2015年,58完成了收购安居客、中华英才网,合并了赶集网,稳定了自己同城业务的规模。接着2016年,这个平台开始不断拆分,58到家、瓜子二手车、车好多、转转……一步步蚕食着垂直行业网站。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王兴半桌子“对手”,姚劲波半桌子“友商”。

王兴的边界探索,往往是“升维打击”:你是独角兽又怎样?只要有改造空间,就有我的机会。

而姚劲波更多是“降维打击”:平台比你大,流量比你多,拆出个产品就能独霸垂直市场,如果不能独大,就做做投资,比如今年上半年58入股我爱我家。

而为什么两家公司爱谈“边界”,或许源自其核心业务的增长乏力上。

美团的核心业务是外卖,然而招股书显示,其餐饮外卖的毛利率仅为8%。说白了并不赚钱。

而根据58集团近日披露的2018Q2财报,其在线推广产品本季度实现营收21.867亿元,占季度总营收的63.74%;会员服务贡献了11.669亿元,占比34%。会员及在线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58集团付费会员数及流量的增长,以及实时竞价系统和其他在线产品的持续优化升级。

一个核心业务没钱赚,一个面临流量见顶和不断爆出负面的竞价排名,探索边界势在必行。

58同城面临着线上流量见顶,到家业务艰难,需要靠新业务“做重”,58速运或许便是其切入供应链的重要一步。

不过,58多年累积的巨大流量,和其锻造的本地生活服务信息体系,是其能在各垂直领域孵化各类产品的依仗。这不,最新的业务58同镇,就是在比四五线城市更远的地方复制一个58同城。

本地生活的巨头,在这一领域终有一战

这两家公司虽然在业务版图上各逞手段,却心照不宣地在“同城”这块土地上绕着对方。如果不算此次“打车”的猜想,二者仅在“到家”业务上互相构成竞争。

从本质上,美团做得是围绕“场景”的生意。在人到场景之间,在本地生活的各种场景之间,是美团开疆拓土的地方,所以到今天,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到处都有美团的身影。

而58同城是个信息平台,围绕“撮合”布局业务,这也是为什么美团在试水电商后果断放弃,而58做出了没有中间商的瓜子二手车,以及帮你赚钱的转转。

然而,二者在“路上”目前多有交集。美团近日上线了“闪送”业务,承诺30秒送达,显示着自己配送团队的强大。而58则在近两年的投资布局中,逐渐从本地生活转向物流,希望在同城服务中拓展运输的品类。

这意味着,二者在“新零售”领域的遭遇战不远了。

▎申明:本文来源于:PP财经。欢迎更多读者或媒体投稿合作,如有异议,请微信后台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