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人通常被称为“开国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帅史,是一部多民族将军组成的将帅史,无论是开国将军,还是我军恢复军衔制后涌现出的将军,都有不少来自少数民族。党史频道盘点开国上将中的4位少数民族上将,以飨读者。

壮族开国上将韦国清:

淮海战役确保中野主力消灭黄维兵团 奉命赴越边界战役毙敌八千

1958年,韦国清陪同毛泽东主席视察广西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第一阶段是消灭黄百韬兵团。时任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司令员的韦国清奉命率第2、12和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原建制的第11 纵队此时在宿迁地区活动),自陇海路自北南下,切断位于新安镇(今新沂)地区的黄百韬兵团4个军东窜海州或西撤的退路。

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1950年8月初,韦国清秘密率部从广西靖西进入越北高平附近的广渊,并与先期入越的中共中央全权代表陈赓将军以及中共中央联络代表罗 贵波等会合。经过一个月的激烈战斗,9、10月间,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运动战即边界战役取得空前胜利,一举歼敌整整8个营,毙敌约8000人,解放了长达750公里的边界地区,打通了中越边界交通线,改变了北部战场的敌我态势。

蒙古族开国上将乌兰夫:

创建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领导牧区民主改革废除封建特权

李先念与乌兰夫(1988年8月22日)

1947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亲切关怀下,在乌兰夫的领导下,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由于清朝政府笼络蒙古王公贵族,对蒙古族实行封建统治,束缚蒙古族人民的思想,鼓励青少年当喇嘛,不准结婚生育,加上疾病丛生,致使蒙古族人口逐年锐减,人口平均寿命只有 19.6岁,蒙古民族濒临衰亡的命运。

面对蒙古民族的危机,乌兰夫提出内蒙古牧区要实现“人畜两旺”的口号,这是挽救一个民族的正确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乌兰夫首先领导了牧区民主改革,废除王公、贵族和宗教上层的封建特权,实行“牧场公有,放牧自由”“禁止开荒,保护牧场”的方针。改革前的牧场均由王公贵族支配,有少量牲畜的牧民只能使用一些贫瘠的草场放牧,“放牧自由”解除了封建束缚,赋予牧民平等自由劳动的权利。

瑶族上将李涛:

1931年全歼守敌结束第二次反“围剿”斗争曾掌握中央军委印信

1949年2月,毛泽东接见军委二局工作会议曹祥仁(左二起)、张际春、钱江、康生、李涛等代表

1931年5月,国民党20万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李涛、陈伯钧先是率七师在东固以南牵制敌第十九路军,在中洞南侧的密林中隐蔽,监视敌军动 向。当敌公秉藩师经过中洞时,七师下山出击,俘虏敌师长公秉藩。5月25日,李涛所在红三军到广昌甘竹狙击敌军,又向南丰方向追击敌朱绍良部第八师和第二 十四师,击毙敌第五师师长胡祖玉,全歼守敌,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反“围剿”斗争。

1949年11月1日,毛泽东手谕:“中央军委印信指即日启用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印鉴。一颗请李涛同志负责保管。”(《总参谋部作战部部史》第二 册,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第306页。)此前,作战部还负责保管中央军委条戳、总部关防以及军委主席、副主席名章。为妥善保管上述印鉴、条戳、关防 和名章,李涛指定专人负责,并经中央军委首长批准,对上述印章的使用、保管作出严格规定。

长征前曾去看望失意的毛泽东 赴苏联养病与毛岸英兄弟成为挚友

1940年,杨至成(左起)、孙维世、李天佑、林利、卢冬生在莫斯科学习期间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已被剥夺了在党内军内的领导权,住在云石山上的一座古寺里。1934年8月中旬一个闷热的下午,已被降职的杨至成从驻地梅坑赶向几公里地外的云石山,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引杨至成回到屋里,问道:“至成同志,我的朋友现在不多了,你还敢来看我!”杨至成看看脸色有点憔悴的毛泽东,心头一热,差点掉下泪来,说:“毛主席,您比过去可瘦多了,要注意身体呀!”俩人相谈甚欢,在云山古寺门口,毛泽东和杨至成紧握双手告别,互道“保重”。

1938年6月,杨至成因病赴苏养病、学习。他在离开延安前夕,去向毛泽东告别。毛泽东对他说:“希望你好好养病。方便的话,去看看贺子珍和我的几个孩子。我很想 念他们。”并把一封信托他交给贺子珍。由于战争的影响,杨至成等一批人滞留国外达8年之久。期间,他曾同毛岸英、毛岸青住在一起,并周到地照顾他们的生 活,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1946年1月,杨至成回国前,毛岸英、毛岸青依依不舍地拿出自己的照片,在背面题上字,送给杨至成作留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