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珍之味

苦笋又名甘笋、凉笋,野生于重山峻岭之中,其呈苦味的糖甙有刺激巨噬细胞生成的作用,该细胞有防癌解毒的功效;笋含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从而缩短胆固醇、脂肪等物质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故苦笋有减肥和预防便秘、结肠癌等功效。苦笋质地脆嫩、色白,清香微苦,回甜滑口;以春末出土的笋苞为佳。

苦笋不但有佳肴原料,而且还可入药。宋代文学家、诗人苏东坡称赞苦笋“待得余甘回齿颊,已输岩蜜十发甜”;宋代另一大诗人陆游还亲自烹制苦笋,有诗曰:“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山深少盐酪,淡薄至味足。”中医认为苦笋味甘、淡、微苦,寒,有清热利尿、活血祛风功用,可治风湿、食积、咳嗽、疮疡等症。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苦笋味苦甘寒,主治不睡、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益气力、利尿、下气化氮,理风热脚气,治出汗后伤风失音”可见苦笋是医食俱佳的珍稀竹笋。

剥去一层层笋壳露出了青嫩的笋肉

煮过的苦笋

苦笋之味如人生

古语有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风雨过后便见彩虹。苦之滋味,最根本的要义在于,它是成功之前必经的体验。就如吃带苦味之菜,初入口时也许会感觉苦涩,难以下咽;待到回味时,却会让人体会到它的甘甜。不过,正如人生的苦,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了,食物中的苦味菜,却是性寒,脾胃虚寒的朋友、孕妇不宜食用的。

红糟笋接“脚骨”

在立夏日,尤溪有吃红糟笋接“脚骨”的习俗。

立夏时山区农民都要上山拗取苦笋或小笋,剥壳。因尤溪多酿红酒,红糟是农家最方便的自制调味品,因此煮笋时会将红糟掺入同煮,有条件的再加上五花肉。红糟笋得整条煮整条吃,寓意脚骨长,接的好。而老一辈尤溪人认为,吃了立夏笋,脚筋骨便有力,能够像竹杆一样刚挺有劲,能更好地上山干活。这表达了尤溪人民祈求健壮以应付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愿望。加之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红糟还能帮助消化,有益健康。

(以上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与本台无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