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库雅拉少奎授权本平台发布

眼下有一趟公交车 一走到广安门附近就广播:

广安门又称彰义门 是外城唯一向西开的城门 与广渠门相对 .......”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这话后半截儿没毛病,问题出在前半截儿。

其实 他说的这俩城门 属于两个不同朝代和不同地点。

广安门是明代嘉靖年间修建外城西垣1上的城门,以前一直叫“广宁门”。

清. 道光爷“旻”的讳2 改叫广安门

彰义门则是金代金中都西垣上的城门,时间上说 隔着一个元代 。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从金代彰义门被毁,到明代广宁门建成,这个时间差大约要280年还得挂点儿零儿。

更要紧的是:城市中心换地儿啦!

这事情要说清楚就得扯的踅微3远点儿——北京城的曾用名挺多的 例如:蓟城、幽州、燕京、金中都、元大都、北平等,过会儿细聊。

城市中心转移

金中都开始 燕京升格儿为一国之首都,就是跟岳飞打仗那拨儿——女真人。当时大金国(比北宋版图还大)的皇宫(城市中心)就在广安门一带。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而相当于故宫太和殿的金代最牛建筑:大安殿,其遗址就在今天西二环的广安门桥西南侧。

只不过金皇宫比较明故宫小了几个号儿段,金皇宫西侧也有类似中南海那样的一汪子水 叫“鱼藻池”,同样小了许多号儿。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那个“鱼藻池”就是今天仍在的“青年湖游泳场”。

这个城市中心很早就有,大约是在西周封国时代吧:

“三国时代”的公孙瓒,曾带着年轻的赵子龙在此工作;

唐初好汉罗成的爹 罗艺,曾为这里的“幽州镇守使”;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这里也是“安史之乱”的策源地;

又是那位“卖国贼”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之“幽州”。

不过这都是在“金中都”之前,那早晚儿往大了说(燕京城)也就够个“地级市”。

金朝灭亡后就是元代。

蒙古人进入中原以前 习惯于四海为家。故尔 金中都和那座辉煌的皇宫 在他们眼里没什么用。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金中都皇宫及大安殿

史载:那把熊熊大火数月才灭。

等到忽必烈大汗醒过闷儿来,此地(燕京城) 剩下的只有一堆烂砖头啦。

至此 元大都的城市中心才转移到了现在的北海一带。

老地名叫惯了

城市中心虽然挪窝儿了 但挪的不远,这才出现了那些“犟种土人”,非把广宁门叫成彰义门“传统”。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从广安门外西南角看城楼

这种情况在北京并不新鲜,哪朝哪代也没有因为叫错地名儿就逮起来的律法。

所以 北京土人净是 管城门叫老名儿、叫小名儿的。

比如:前门的大名儿该叫“正阳门”、

崇文门小名儿叫哈达门、

齐化门则是朝阳门的老名儿、

宣武门也叫顺承门、

阜成门也叫:平则门、

广渠门也叫沙窝门、

左安门又叫江擦门、

右安门也叫南西门 ......

但 唯有彰义门这个叫法儿辈分最大,毕竟差着朝代呢。

彰义门的位置

彰义门是金中都西城墙上的一个门,今天的广安门迤西 几里地处叫:弯子路口。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弯子路口往南的“马连道”即是当初金中都西垣外的旧护城河河道。

往北可达会城门(金中都城门)儿公园。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仍可见到:马连道南口儿路东往南 至凤凰嘴(今:中国戏校)一线,间或几个高于平房的“土墩”。

即是金中都西垣的“遗迹”。

我们参考一下这张今人绘制的地图。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城门设在城墙上毋庸置疑。

所以 彰义门的位置即是今天弯子路口附近。

东距广安门大约数华里之遥,将这两个名字合并为一,的确出于当地土人讹传。

但 完全推到老百姓身上也有失公允,因为连《明史.流贼传》也在那儿瞎BB曰“日暝 太监曹化淳启彰义门,贼尽入”。

它说:起义军攻打北京那会儿,晚末晌儿天刚擦黑儿,曹太监就把彰义门城门打开了,李自成那伙子人 呼啦一下儿就进城了——

糙!广宁门是官称儿啊!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写史籍的文人居然也在这儿冒鼻涕泡儿。

“弯子”地名儿较易理解:河道在此有个拐弯儿呗

——这个“拐弯”今天仍在(西客站东南侧)。

广安门到卢沟桥之路

前文曾提到:京城有两条路为石头铺就,广安门到卢沟桥之路即是其中之一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安门关厢一带还可以清晰见到一些真迹——姜黄色花岗岩的“马路牙子”。

大、小井儿、五里店儿一带也可见到:压坏的柏油路下面,是那种一米多长的大石条。

卢沟桥未“艺术处理”之前,桥面儿石头上的“岁月痕迹”是一条条连续不断的“车道沟”和坑洼不平的“蹄印”。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行人走在上面 除了不舒服且容易崴脚。

卢沟桥的卢字

经常见到把卢沟桥的卢字写成芦苇的“芦”,其实“永定河”这个名字是康熙年间才命名的。之前 它一直被称作“无定河”、“漯水”或“浑河”。浑河上游叫“桑干河”,浑河下游则称“卢沟河”。桥因水得名,才有的卢沟桥。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辞海》释“卢”为黑色。所以燕地称黑为“卢”,卢沟河在金代以前被称为“黑水河”。

故尔 卢沟桥之卢应写作卢 而非芦苇的“芦”。

广安门和城市选址

人类的城市选址 无不遵循“逐水而居”原则。

全世界的城市或居民聚集村镇也大多临水或干脆就住在“水中央”。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唯有北京城例外——远离河水几十华里,建筑居民定居点和后来的城市。

这又是怎么档子事情呢?

简单说 看看它旧时的名称“无定河”就明白了。

正是这条河水的“无组织无纪律”,从门头沟一出太行山,它除了不往回流 剩下就是想祸害哪儿 就祸害哪儿。

从北往南数:沙河、清河、高梁河、凉水河、直到后来的永定河 才把它“永远定住 不再泛滥”。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早期的“老北京(蓟城)人”因为惹不起这狗怂,才选择了远离“无定河”几十华里以外的“广安门高岗”处定居。

几千年前的水溜儿有多大?是我们今人难以想象滴,看看一下地名儿即可有个大致了解:

凡是叫岗啊、台呀、坡呀、丘啊的就是早先水中凸出的高地。如:东高地、丰台、黄土岗、十字坡、蓟丘等等。

但凡称作:沟哇、甸呀、海子啦、什么淀啦、什么潭啦、什么洼呀、什么坑啊什么泡子的地方儿,必是让水泡着,起码得是个“湿地”状态。

比如:二里沟、三里河儿、马甸儿、南下洼子、马连洼、大川淀、北海、后海、南海子、积水潭 ....... 不胜枚举。

身处干旱缺水的环境中的我们,只能借助“梦想”的翅膀回到北京地区的“富水”状态的美景中了。

广安门的老话儿

有人说“一进彰义门,银子绊倒人”用来形容:广安门门脸儿里头商业的发达。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感觉该是“马路绊倒人”吧 ....... 石头铺的路面也忒不好走了。

雍正爷当年怎么也没想到:修一尺马路,需要斥资五两三 白花花的银子。百年之后 竟会让畜生践踏成这模样儿。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这正是那些钉着铁掌儿的牲口蹄子,几百年不停敲击下的结果。

北京有句老话儿:吃了烤肉奔卢沟——晚(烤肉宛)来晚(宛平城)走 您呐。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描绘那些“骆驼把儿”喜欢赶夜路 跑城儿的作息习俗。

早年广安门一带还有个歌谣,对广安门内的描述非常精彩:

“进了城门两边儿看,南北线阁儿连成线;

北边儿上坡儿西便门儿,南边儿白墙5一大片;

挺好的买卖高台阶6儿,挺好的姑娘没戴花7儿;

报国寺的古松8弓着腰,土地庙的花儿市9品像儿好。

以前的护城河 每到城门处必然会弯出来一个鼓肚儿。那是凸出的瓮城所致,广安门也是如此。

老北京的广安门有多少故事?

乾隆十五年绘制的《广宁门平面图》

依此推断:昔日的广安门城楼儿,应在今天的广安门立交桥东侧,与东南角的楼房同处在一条南北线上。

而且 东南角这幢楼房的南围墙,正是早年的“南马道”胡同——即守城人骑马上城墙的坡道入口。

美丽的北京城,只好这样寄托相思啦.......

END

西垣——城市的西城墙

避讳——为维护等级与尊严而设置的礼节、规定:

对君王及尊亲不容许直呼或直写其名,而要设法回避。

踅微——土语:稍微。

白墙——白纸坊地区晒纸用的大墙。

高台阶——广安门一带地势特殊(金皇宫),高台阶的人家很多。

戴花 —— 这一带曾有多个“粥场”,也是南省逃荒者的聚集地。

斯地 民以食为天,再漂亮的姑娘也顾不上打扮。

报国寺古松——报国寺山门外的卧松是京师一景。

土地庙花市——这里距“花乡”不远,

所以花色品种远胜京师其它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