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创新与发明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也只有从根本上影响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才能使企业有更大的收获。

1911年年初,井植薰出生于日本淡路岛一个撑船运货的船夫家庭,他幼年丧父,母亲带着8个儿女饱受生活的煎熬。

14岁高小刚毕业的井植薰,就离家去松下电器制作所当学徒。在艰苦的学徒生活时期,他坚持读了8年夜校,前4年学机械制造,后4年学商业会计。井植薰在松下公司一干就是24年,从学徒到三等职员,从分厂厂长到公司常务董事兼制造部长,成了松下公司内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他遏制不住埋在内心多年的欲望,一心想追求属于他自己的事业。

1949年年底,井植薰离开了松下公司。并于次年4月,与哥哥成立了三洋电机公司。

当时收音机虽然已有普及的趋势,但由于政府对收音机要征收30%的税,而售价偏高。井植薰认为:只要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生产出质量上乘而又价格低廉的收音机来,销路肯定会打开。那时,一台收音机的零售价是1万日元以上,作为小字辈的三洋电机,要战胜老牌厂商就必须将价格降到1万日元以下。

首先,井植薰制定出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年产量为7.8万台。而当时即使是收音机的头号厂商松下公司,其普及型收音机的年产量也不过5000台,而一般厂家则在3000台以下。如果这个大批量生产的计划能够成功,那么生产成本就能大幅度降低,价格便具有竞争力。

其次,真空管是收音机的心脏,他的价格要占收音机出产价格的8%左右。如果争取到真空管专业厂家的理想价格,收音机成本下降也就有了保证。

经过几次碰壁,井植薰找到了新日本电气公司的片冈总裁:“我们三洋公司打算生产收音机,问题是真空管的价格,你能否按我收音机出厂价的10%卖给我?”片冈疑惑于井植薰想把收音机卖到多少钱,而井植薰却以这是商业秘密为由,要销售日的前一天晚上才能告诉他。

片冈从未做过这样的生意,但作为商人,他意识到这么大销量将带来的利润。最终在打哑谜的情况下,把报价定在600元,井植薰这次谈判圆满成功。

最后一个难点是外壳设计。当时的收音机,都是清一色的木制外壳。由于制作复杂,大部分为手工操作,一年内要生产出7.8万个木壳,难度相当大,且成本也很高。这时恰逢塑料工业在日本兴起,井植薰灵机一动,想到用塑料做外壳,不是又漂亮又便宜吗?经过多次试制,第一台用塑料外壳装配的收音机终于制造出来了。

1952年3月,三洋公司生产SS-52型收音机上市了,商店的零售价为8950元,大大低于日本国内同类型的收音机的价格,而且塑料外壳非常新潮。这种价廉物美的收音机很快就赢得顾客的青睐,全国的老百姓都知道了三洋的大名,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松下公司。

在收音机上一炮打响后,三洋公司并未就此止步。1952年夏天的一天,井植薰开始制造洗衣机。经过几十天夜以继日的反复试验,三洋公司终于研制出了桶状搅拌式洗衣机。

而正准备批量生产时,英国胡佛公司又制造出一种新型的涡轮喷流式洗衣机。这种对衣服磨损小,且去污力强的洗衣机,无疑是洗衣机的新飞跃。于是井植薰断然决定,停止搅拌式洗衣机的生产,立即转向研制喷流式洗衣机。

1953年8月26日,日本第一台喷流式洗衣机在三洋公司诞生了。在市场上一亮相,就引起了轰动,抢购如潮。三洋公司又一次令世人惊叹不已。

接下来,1955年三洋公司的14英寸电视机问世,同样是以价格便宜大受顾客欢迎。当时,日本电视机价格一般为每英寸1万日元,三洋14英寸电视机以不到10万元的价格出售,很快便占领了市场。

到了1950年代中期,日本社会形成一股仿效美国式文化生活的浪潮,家庭生活追求丰富多彩、便利充足。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被称之为“三大神器”。因此,三洋电机又把眼光盯在了电冰箱上。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三洋公司富有独创性的电冰箱终于生产出来了,并且发明了用磁性门封替代插销的冰箱门。以往曾有将玩耍的孩子关在冰箱里被闷死的事故。而三洋公司首创磁性门封,无疑是冰箱设计上一次小小的革命。并且这项专利诞生之日,一经推出就公开给了全社会使用。

1961年夏天,日本掀起了一股空调机热,三洋公司又及时推出了独创的分体式空调,将压缩机部分安装在室外,使室内安静并安装简便。随后,三洋又推出了冷暖空调,使空调几乎成了一年四季都需要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三洋电机在建立后短短10年内,敏锐地把握市场的脉搏,不断创新,出奇制胜,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从而奠定了在全日本家电行业中领先的地位。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增刊——《王者的顿悟》,三洋电机公司创始人——井植薰

好书不容错过!

现购买图书《王者的顿悟》一本

即可获赠图书《有梦就去追——“乡都铁娘子”李瑞琴的传奇故事与人生哲学》1本(免费快递发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