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自治县小坡汤代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汤正洁“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紫云:满山尽显军绿色

空军,是蔚蓝色的象征;军绿色,是军人特有的一种崇高敬仰,是军旅生活的一份馈赠,当兵写就军绿梦,退伍不退军人本色,这是军人的另一份责任。这对于退役军人汤正洁来说,军绿色更别有一番诠释。

向往蓝天,志在飞翔

汤正洁的家乡在贵州省紫云自治县猫营镇牛场坡村小坡脚组,1990年2月,在小坡脚的一间老屋里,寨上的接生婆忙乎一个多小时,他来到这个世界。像许多农村娃一样,他的成长就在没有公路的山洼间顺其自然,8岁多的娃娃,每天要到离家4-5公里的牛场坡小学读书,放学了还要上山赶牛、割草、打柴。

大山的磅礴,农村人的憨实,农民的朴质孕育和滋养着一颗向往蓝天的心,16岁初中毕业的汤正洁,正编织着自己的军人梦。2007年12月,怀着心生向往的“飞向蓝天”梦,告别家乡父老,踏上从安顺开往成都的“送军专列”,开始了自己梦想的空军之旅。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汤正洁用硬朗的体质、勤奋的拼搏迎来了入伍的第一波,考核表上满满的“优秀”“合格”成绩,映射着一股浓浓的汉子味,一份“新兵文书”的临时任命,为这位“新兵蛋子”肩上加力,训练刚刚结束,他随即转入所在的司令部军务科公务版任部队公务员。2018年“5.12”汶川大地震,汤正洁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前往救灾现场。“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视受灾百姓为亲人”一句简短的颁奖词,成了汤正洁的“成年誓言”,谱写着他的军旅人生。2009年,汤正洁转入空军沈阳后勤训练基地学兵大队担任学兵文书,勤学肯干的他在短暂的3个月学习时间,积极撰写基地新闻报道,被评为优秀学兵,其所撰写的新闻稿件获得基地新闻优秀奖。2010年,芳华之龄的汤正洁凭着自己的一股闯劲,走进了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大门,2011年12月,成绩优越的汤正洁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拼搏、进取、好胜的性格为他载回一次次荣誉,勤奋、肯干、好学的德行为他的军旅生活续写着心向蓝天的青春。

心向蓝天,志有所向。2015年,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等一批关注贵州发展的新闻引起了汤正洁的注意。怀着对家乡父老的眷念,一种退役返乡创业的想法在他心里酝酿,选择蓝天,心系家乡,身怀一身志气的汤正洁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想法向组织汇报,但这个想法让父亲狠银地批评一顿。那一年,他一边着手规划着家乡农业产业发展的构想,一边保持军人特有的韧性带着战友夺标取冠,那年12月,“优秀士官”的荣誉陪伴着他回到阔别八年的家乡。

入职村委,重在信任

退役返乡的汤正洁没有闲着,他一心在做着产业试验。为了选择产业,他先后到过广东,考察鲜果种植的环境和销售渠道,到过山东,学习瓜果种植技术,到过云南、福建、新疆等地,了解学习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收集了从部队转业回乡的第一手创业资料。

试种,土地是保障。为了保证试种的效果,他把父亲种了一辈子的肥田拿来当过试种田,为此事,还被父亲埋怨很久,还有村民那种让他猜不透的目光。为缓解父亲的心头之怨,他带着父亲走过鲜果批发市场,从地头到餐桌,鲜果的价格最高的涨了10多倍,最少的也有3-5倍。“就种果蔬经济作物吧,你可要想好了,亏本了你得出去找班上”,父亲的支持让他很是惊喜,但从传统农业转入农业产业化发展,当地的很多老人还是偷偷地告诫过他。

跑了市场,看了产业基地,有了自己的试验种植结果,汤正洁的农业产业发展的构想渐向成熟。2017年,撤并经年的村委班子需要配强,镇党委入村开展调查时,汤正洁的声誉在群众中反响很好,后经组织酝酿、培养,他被选为牛场坡村党支部副书记。

做了村官,不忘自己就是一名党员。“做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是群众选我的真正需要”,在村委任职的时间里,他大多时间在赴在田间地头,跟着群众学种植,指导群众学改造,走着专家的路线,干着百姓的操劳。那些日子,当地的群众都对这个退役军人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敬畏,“对家有情,对群众有爱,为人亲和”这是群众心目的汤支书。

追求军绿色,业立山野间

回报群山厚爱,眷恋军旅生涯。退伍不退军人本色的汤正洁,本着“在军为国、返乡为民”的创业精神,经过多方筹集,2017年投资壹佰万元成立了紫云自治县小坡脚汤氏生态农业农民合作社。

“在山卡拉搞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合作社成立初期,习惯依赖于土地的农民对他的生态农业发展很不理解,更多的是担心他投资出去的钱怕收不回来。通过逐户动员走访,合作社成立才一个月,就成功流转土地近300亩,试种效果不明显,问题出在哪里?从山东聘请来的专家为他指出了创业病症-产量影响质量!首次投资试种收支“保本”,而流转土地的农户有了依靠务工的工资收入、土地流转收入,第一尝到了“甜头”。

看到要忙村务,要忙地头的儿子,母亲不高兴,新妻又反对。但他们还不知道,汤正洁在部队早已养成的“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怕苦不怕累”奋斗精神已励志于心,正催着他趁青春奋斗。这一年,抵不住父母的“唠叨”,他辞去村委副书记,一心赴在生态产业上,从土质检测,育苗管护到大棚改造,土地翻耕,从贫困户入园培训、土地流转资金付给到生态理念的灌输。2018年,小坡脚西瓜生态种植基地产出的“特小凤”西瓜品种红极果蔬市场,成了当地市场的生态型水果精品。土地流转达到预期极限350亩,带动贫困家庭就业21户,35名贫困人员作为基地职工,开始领取月薪工资。

“短期工每天务工8小时,收入80元;基地职工每月上班26天,月工资2500元”能在家门口领取工资过生活,这对于贫困户李发先来说是从未想过的。十年前,小坡脚的通组公路进不了汽车,今天,借助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一条条硬化公路已穿插于山间地头,正似生命的脉搏,赋养着居住在小坡脚的400多群众。

山川缠绵,四野军绿,今年小坡脚西瓜产业基地虽经历冰雹、冻雨,但在汤正洁攻坚克难的精心护理下,长势仍然良好。西瓜基地中央,一个以农户合作链接起来的“共享厨房”正在建设,一块耀眼的牌子时刻提醒着汤正洁的创业思维,绿色、生态的产品,才是军绿色的滋味!(陈拯 陆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