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上面的图片中,有几个红球?

你一定会答5个。

是的,确实是5个,但你有没有看到这位男士有6个手指?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非注意盲视”,当你全神贯注于某一个问题时,往往会忽视另外一个显而易见,或是平时会很引人注目的地方。

上面的小测试,是想引出今天的话题,霍金。

当媒体证实霍金已逝世的消息后,各大媒体开始纷纷发文,有致敬的,哀悼的,有研究他的全身瘫痪……

反正,满屏都是霍金!!

我挺惭愧,因为我并不是天文迷。

所以,我对天文学的感情一直都平平。不要说看书,即便是看电视,也很难付出极大的热情。

生命短暂,尤其是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但,我却在苦苦的探寻生命的意义 。

但大家都在因霍金的去世而婉惜一颗巨星的殒灭时,我却看到霍金眼里无论何时,都是充满好奇。

这种眼神向我们传递一种信息:我并没有像你们说的那么伟大。

是的,霍金并没有诺贝尔奖,可以与他一战枭雄的,中国的杨振宁都没有压力。

因对物理学兴趣不大,所以,能保留在我脑海中的人物也就如下 :阿基米德,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

如果你问我,这些物理学家的贡献,我会偷懒打滑的引用以下比喻:

阿基米德开凿了一个山洞,从此,人类有了可遮风挡雨的地方。

↑阿基米德的雕塑

后期的伽利略,跟着祖辈住山洞,感觉太过于寒酸。天天琢磨着能否挖坑再建房。

于是,建房的构思出来了。

↑伽利略

伽利略只是构思,具体怎么建,他还不明确。

于是牛顿来啦。

他是包工头,带着开普勒,胡克,笛卡尔等一群小弟打下了地基。

↑牛顿

后面几百年,包括法拉第在内的一群物理学家终于将一座漂亮又完美的房子盖成了。

经过试住与评测,开尔文给出房屋的鉴定结果。

条件达标,可放心居住,以后建房子,就用这种方法。

↑开尔文

可是,住进去的人都知道,即便房屋很漂亮,但经不住风雨的洗礼,一道闪电,房屋立马坍塌。

麦克斯韦说,盖房子的人呀,眼光能长远点吗?乌云与闪电,不是凭空出现的,这是因为光速不变。

于是,他将房子拆了,还没建成新房子,人就去世了。

↑麦克斯韦

一直到爱因斯坦的出现。

爱因斯坦在前人经验之上,再结合自己的研究,他盖了一整栋楼。

只是这栋楼,在他有生之年,并没有完成装修。

↑爱因斯坦

后来的史瓦西,霍金,杨振宁等,都加入了装修的队伍。

霍金装了一面墙,杨振宁打了一个电梯井……

故事还没有结束,物理学的研究时代也远没有终结,这就我前文说的眼里不是知足,而是好奇的光彩的原因。

与盖楼的爱因斯坦和打地基的牛顿相比,霍金的道路确实还有很远很远。

即便如此,我们并不是说霍金不伟大,但凡在物理长河中滚出来的人物,都是我们这群平凡之人无法企及的。

只是推崇的言过其实,就有失水准!

霍金身上的话题有很多。

科普方面。霍金作为当代理论物理的代言人,对于在公众面前宣传理论物理作用是极大,这一点无人能出其左右。

霍金在科学界的名气一部分也来自于科普到科学的“出口转内销”。霍金在公众眼里的巨大名气当然算是他对物理学(甚至科学)的贡献,至少一些少年因为受到霍金感召而报考了物理系。

学术方面。他的学术名气是与其贡献相称的。

他的理性的同行们将霍金视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引力和黑洞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众多学者之一,而并没有把他摆在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甚至费曼、杨振宁的位置上。

身体方面。他从21岁就开始得病,而他与病魔顽强的做斗争,并乐观的面对生活的态度令所有人钦佩!

毕竟,《时间简史》成功的延续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让大众也能读懂天文。

但,我们除了在媒体的引导下了解霍金的成就,也更应该了解整个物理学中,各位大神的贡献神。

毕竟,装逼,也要装出个水准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