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了心脏支架,可以做磁共振检查吗?

作为一名影像医务工作者,经常会遇到下面的问题:

大夫,我放了心脏支架,可以做磁共振检查吗?

大夫!我需要做磁共振检查,可是心脏放过支架,看病的大夫(临床医生)让我问问可以做吗?

你好!影像科吗?我是××科,我们有个病人放了心脏支架,可以做MR吗?......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处理?

置入支架的患者能做磁共振成像检查吗?

如果是其它植入物呢?

比如心脏瓣膜置换?

我们都知道,磁共振是一个超导磁体,超导磁体的原理是通过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场,即一个超导圆环,电流在圆环中不停地转,产生极其稳定的磁场。当我们置身于磁共振机器旁时,就相当于处在了一块比地球磁场强度大近三万倍的巨型磁铁附近,如果有类似于硬币、项链等铁磁性物品,就会被这个磁场吸引,产生抛射性效应——类似从高处抛物,物品会越来越快地砸向地面。

携带金属物品做磁共振检查,非常危险。2013年,辽宁一工人在为医院安装磁共振设备过程中,被巨大磁场连人带铁链吸入设备内,致其死亡。2018年1月,印度男子拉杰什·马鲁蒂·马鲁陪同病人做磁共振检查时,因携带氧气瓶被吸入仪器内死亡。

我放了心脏支架,可以做磁共振检查吗?

有些医生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经常会拒绝做了心血管支架等体内植入患者的磁共振检查,但是,这样真的合适吗?对于一个急需MRI检查(比如急性脑血管病)或者MRI检查对疾病诊疗有明显优势的病人,怎样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病人得到合理的处置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早就有了书面依据和参考资料。2007年,全世界最著名的美国心血管病协会AHA发布了一项有关心血管器械与磁共振安全性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对于心血管植入物的MRI安全性进行了明确的说明。2017年10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学组、磁共振成像学组专家在参考国内外MRI安全标准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制定了国内MRI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我放了心脏支架,可以做磁共振检查吗?

我放了心脏支架,可以做磁共振检查吗?

共识中提出的体内不同植入物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说明

一、颅内动脉瘤夹

动脉瘤夹中铁磁物质含量达多少会导致MRI检查时发生危险,目前尚无定论。强铁磁性材料的动脉瘤夹禁止用于MRI检查;非铁磁性或弱铁磁性材料的动脉瘤夹可用于1.5T(含)以下的MRI检查。

二、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

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包括心脏起搏器、可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式心血管监 测仪和植入式循环记录仪等,自从1958年投入应用以来,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2011年美国上市了通过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MR兼容型心脏起搏器(脉冲发生器)和导联及MR兼容型ILR;2015年MR兼容型ICD上市。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绝大多数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都不能与MRI兼容。

三、心血管其他植入物

1、机械瓣膜-安全

根据2007年的AHA声明,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人工心脏瓣膜与瓣环,都是MR安全的,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3.0T的磁共振检查。

2、心脏缝合与封堵器械-安全

大部分的缝合与封堵器材都是MR安全的。其说明书上会标注是否进行了检测。

此外,手术后固定胸骨的“金属丝扣”也被证明是MR安全的,但由于各地区材料的差异性,也许会有局部热效应产生的可能。

3、下腔静脉滤器-安全

绝大多数下腔静脉滤器是MR安全的,但有少数弱磁性的器械,比如Cook的Gianturco bird nest,或是Boston Scientific的Greenfield滤器,指南推荐最好间隔6周再行MR检查。

4、漂浮导管-不推荐MRI检查

携带Swan-Ganz导管的患者不应进行磁共振检查,虽然在体试验证实可以安全获得MR影像,但仍有因为导管、导丝等带来的可能风险,不推荐进行磁共振检查。

5、IABP (主动脉球囊反搏)-绝对禁止!!

虽然并没有人对其进行过系统的安全性评价,但2007年的声明明确指出IABP是MR的绝对禁忌。

四、人工耳蜗

MRI扫描可能会使人工耳蜗磁极发生翻转,需要通过有创手术方法进行复位,建议充分评估MRI检查的风险-获益比后再行扫描。头部扫描时,磁极片翻转的概率低于胸腹部和下肢扫描,可能与胸腹部、下肢扫描时频繁移床以及MRI扫描孔边沿处的磁场梯度较大有关,对植有人工耳蜗的患者行MRI检查时应注意缓慢移床。此外,人工耳蜗在MRI扫描中虽有产热的风险,但在1.5 T(含)以下的磁场环境中还是比较安全的。

五、骨科植入物

这些植入物大多呈非铁磁性或少量弱磁性,由于在术中已被牢固地固定在骨骼、韧带或肌腱上,通常不会移动 。但植入物可能会引入图像伪影,影响周围组织的观察。另外,也有发生热灼伤的风险。

六、外科和介入所用器材

非铁磁性外科和介入所用器材、钛合金放射粒子壳植入后行MRI检查是安全的。目前已有专门用于MRI引导下介入手术的各类穿刺针、活检针、导管、导丝及相应的监护设备。

七、输液泵和留置导管

输液泵通常植入于胸部皮下,由穿刺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材料主要有合金、硅橡胶和塑料等,呈非铁磁性和弱磁性,因此进行MRI检查是安全的。带有胰岛素泵的患者在进入MRI检查室时应移除胰岛素泵,因为强磁场可能会破坏胰岛素泵功能。

八、牙科植入物

许多牙科植入物(如种植牙、固定的假牙和烤瓷牙等)含有金属和合金,有些甚至呈现铁磁性。由于种植牙已牢固地固定在牙槽骨上或黏合在相应的连接物上,具有很高的强度,通常在3.0 T(含)以下场强的MRI设备中不会发生移动和变形,但在牙科植入物所在的部位可能会出现一些伪影。

九、宫内节育器及乳腺植入物

金属宫内节育器一般由铜制成。目前尚未发现宫内节育器在3.0 T(含)以下MRI检查中引起明显不良反应,但可能产生伪影,影响图像质量。乳腺整形手术和隆胸所用的植入物大多为非铁磁性物质,这些患者行MRI检查是安全的,但少数整形用的配件可能带有金属,应予以注意。

十、冠状动脉支架

“声明”明确指出,几乎所有市面上的冠脉支架产品,都经过测试,并且已经注明磁共振(MR)安全。而早期的外周动脉支架(2007年之前)可能存在弱磁性。

所有的支架产品在≤3.0T(请注意,包含3.0T)的磁共振检查中都是安全的,而且有研究者证实可以在置入支架的当天进行MR检查。

有人担心支架在磁场下会存在热效应造成温度升高,但是试验发现这种热效应是相当的有限,一般仅仅升高 1-2℃,不及一次身体发热带来的体温升高的高。而且体内环境下流动的血流会很快把热量带走,所以,对于支架磁共振检查的热效应无须特别担心。

根据“声明”,可以明确以下问题:

1.目前无论是裸金属支架,还是药物涂层支架,都是MRI安全的;但2007年以前置入的弱磁性支架,有必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考量。

2.通常认为,支架置入6周(即1个半月)以后的磁场接触是没有问题的。

十一、外周血管支架

1.弱磁性的外周动脉支架,有必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考量。

2.检查时机选择:除非MRI检查可以使患者获得明确的临床获益,否则外周动脉支架置入后MRI检查应考虑在6周以后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支架本身的MRI安全性得到了证实,但金属支架局部会产生伪影,影响周围结构观察,并且无法对支架内再狭窄情况进行评估。

对于影像科医生应该明确的是:患者支架的类型、置入的时间和患者的一般情况;尽可能要求患者携带支架说明书,严格根据说明书标识进行相关操作。

对于支架置入的患者来说,保留好支架的说明书,既是对个人安全负责的表现,也可对将来就医检查需要提供帮助,最终获益的仍是患者本身。

置入支架的说明书上,MRI安全性一般标识为“MR safe”。

十二、人工心脏瓣膜和瓣膜成形环

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人工心脏瓣膜和瓣膜成形环都是MRI安全的 ,手术后任意时间都可在3.0 T(含)以下的MR扫描仪中进行检查。但由于不同厂家产品的差异性,还是应在MRI检查前对材料进行确认。

十三、眼内植入物

磁性眼内植入物,有可能在强磁场中发生移位,这类患者不宜进行MRI检查。

参考文献

1.Safe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evices: 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Committee on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Coun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 and th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 endorsed b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Cardiac Imaging, and the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irculation 2007;116:2878-2891.

2.MRI-induced stent dislodgment soon after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ting. Harikrishnan Parthasarathy, et al. Circ Cariovasc Interv. 2013:6

3.Safe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evices: 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Committee on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Council on Clinical Cardiology, and th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 endorsed b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Cardiac Imaging, and the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irculation 2007;116:2878-2891.

4.Safety and utili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Heart Rhythm 2017

5.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7 年 10 月第 51 卷第 10 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