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人人群中,耳鸣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有时候内科病变如发高烧、贫血、药物敏感、心脏问题、高血压、多发性硬化症,甚至是胆固醇过高或低血糖症发作时,人们都会出现耳鸣,但这只是短暂性耳鸣。但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须留意是不是耳鸣患者。长期耳鸣可能会导致患者情绪失常和罹患忧郁症。

耳鸣是当我们身处寂静的环境,却一直听到从耳内或脑内发出来的高频杂音,但不包括脉跳动声或血液流动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类似敲木声、水滴声、滋滋声或虫叫声等,都是听觉神经发出来的一种电波,有些甚至被听觉神经加了工,变成了恐怖的声音。

什么情况造成耳鸣

神经退化正常情况下,听觉神经能够自行调控声波的发放。一旦听觉神经退化,它无法自制地持续发出声波(不曾停顿),就会形成耳鸣。这种现象多数发生在老年人的身上。

噪音环境 经常身处噪音环境的人也是耳鸣高危者。因为长期身处噪音环境,听觉神经工作量比一般人多,导致耳蜗内的听觉神经组织负荷过重,容易受损,提早退化。老年人和这类人也有高频率失聪的问题,即无法听到高分贝(即尖锐的声音)的声音。

声音敏感患有声音敏感症的人也是耳鸣的高危群组。约有40%的耳鸣患者同时出现声音敏感症。普通人对日常生活一般的声响不觉有碍,讲话的声音、吃东西的声音、普通车辆行驶声音或门声等。但这些人却觉得不胜其烦,感到很刺耳或很吵杂。

听觉神经破裂 耳蜗在发炎或外伤下被破坏,导致听觉神经线的外导体脱落或破裂,信息溢漏出来了,跟其他神经线发出来的信息交错相撞而成的耳鸣。这种耳鸣只有病人本身听得见,医生即便用了仪器也侦查不到。

“加工”耳鸣是听觉神经发放声波之后,耳蜗帮声波加工,让声音变得恐怖,患者接收了(即听到了),就永远储存在脑袋里,以致常常“听到”这声音的出现。比如,有些人听到刮东西的声音会很不舒服,不会像其他人事后即忘,反之无意识记着,之后每次一听到这声音就很难受,而且又难以自制不去“重温”这些声音,对自己构成困扰。至于加工的来源很难说定,不排除是心理因素。

怎样检测是否患了耳鸣

听觉测验 如果耳鸣均是自发性问题(听觉神经的问题引发),医生无法通过使用仪器听见;反之,其他非自发性病因(如颈动脉病变、脑血管病变或内科病变)所致的耳鸣,则可被医生侦查得到。一般通过问诊和听觉测验,即能确定是否患上耳鸣。完整的耳鼻喉、心血管的临床检查是必须的,以便确定病人听到的不是传导性的声音(即从其他部位传来)。

纯音听力测试疑有耳鸣者必须接受听力学家的纯音听力测试,分析是否有了听力衰退的问题。方法是在隔音室内让他掩盖双耳,找出造成耳鸣的适当音调。一般约15分贝左右的音调就会对患者造成干扰。这种方法也可以知道他是否患上声音敏感症。

若确定是耳鸣,得找出它的类别,是间断性或持续性发生,以及时脉动性抑或非脉动性。医生也务必向病人了解耳鸣对他造成困扰的严重程度,比如是否打扰睡眠、影响情绪、无法集中精神,以便确定治疗方案。如果确定是脉动性耳鸣,病因会较典型,多是患上血管病变,但还必须安排适当的造影检查,以便准确诊断。

血液检验若还是找不到病因,可能是内科问题,就需要进行血液检验。病人可能患有贫血、甲状腺问题(心跳率低,听到声音)、胆固醇过高、血糖低、胆固醇高(造成血管阻塞,血流不顺而产生声音)。

若患者有单侧耳鸣,或不对称的神经线听力衰退,则可能是患上了听神经腺瘤,患者需做进一步的检查,如进行核磁共振等。

耳鸣患者的治疗

自发性耳鸣的治疗或需团队的共同合作,包括听力学家、耳鼻喉医生、心理导师。

如果病人的耳鸣处于初发阶段,可采用类固醇注射法,预后较理想。最新国际报告指出,如果在病发后的短期(2~3星期内)内注射,成功率可高达60%~70%。同时也要视乎退化的程度、年龄而定,退化较少且年轻者,预后较为理想。

若已过了病发初期,或年龄过大,或退化过多以致上述治疗无法发挥作用,又或者病人拒绝上述治疗法,那么治疗耳鸣的首要步骤是让患者接受心理辅导。心理导师可向病人解释病情,协助他解开心里难题、排除负面思想(以为自己患不治之症);同时尽力说服患者对耳鸣的理解,让他可以接受耳鸣。同时可采用声音治疗,即提高患者背后声响以减低他对耳鸣的敏感。

根据病人的听力程度,声音治疗共分为三种,一是听力衰退者,必须验配助听器。可在改善听力的同时,提升音背声来抵消或减低耳鸣声。二是听力正常者,建议每天佩戴噪音制造器至少8小时,选择幅度广阔的低频声波,以掩盖大部分耳鸣声。一般情况下适用于睡眠时间,即在睡前放在耳朵旁边播放。建议先让一个耳朵聆听直至痊愈,再让另一边耳朵倾听。过往临床经验显示,只要病人持续治疗2~3个月,即可达到80%成功治愈率。三是严重耳鸣患者和弱听患者,需要助听器结合噪音制造器,双管齐下治疗。

(文/王淼 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