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八月,陆军第77集团军某合成旅正在4500米的雪山下进行野外驻训。

驻地在哪里,都少不了保障用水的“水车”,它们形态多样,陕汽、东风、FAW,有的还是牵引式水箱。外形如何改变,它们都有共同特点:能装,还能跑。因为野外驻地没有自来水,所以他们每天来回运水,为官兵解决用水困难。也被大家称为“送水小哥”。

送水小哥

取水点距离驻训地有十几公里,驻地大小放水点四十多个。去取水点的路上道路崎岖不平,来回得2个多小时。每次取水放水不仅是对驾驶员技术的检验,更是一种挑战。

崎岖山路

到达水源点后,带车干部跳上车观察水位,驾驶员拿抽水机抽水,二人熟练配合,迅速将水车灌满水,最后收好抽水机,返回驻训地放水。

将水车灌满

回到驻训地,逐个单位放水,一趟下来就到了中午,有时中午饭还未吃完,就得继续保障。战友们都说,每天这么辛苦,少拉几车也没事的。驾驶员王崇全却非常认真说,上级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只要能完成任务,少吃几口饭算什么。

保障生活用水

有时部队开展强化训练,在野外就餐,各个训练场之间相差好几公里,到训练场炊事区放水时只知道方向,却没有公路,只能以极慢的速度沿山路前进,保障任务也变得更加困难。

保障炊事用水

他们既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还要十分熟悉水车的性能,驾驶员常常在休息时看书了解水车的构造与性能,轴距、动力、容量等数据水车驾驶员都了如指掌。在水车出现轻微故障时能迅速排除,确保这生命之水能顺利运送至目的地。

学习水车性能

驾驶员维修水车

破晓刺骨的寒风、正午似火的骄阳、傍晚猛烈的暴雨,这些都不能将执行保障任务的驾驶员打败。能得到上级的肯定和战友的称赞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被晒红的脸蛋

无论道路如何崎岖,无论保障如何困难,随时拉得出、供得上是水车驾驶员对自己的要求,他们的战场没有硝烟,但一样不容易。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和付出,才能有部队的正常运转,才会有军人奋战沙场的英姿。

作者:朱亮 陈栋;来源:西部战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