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曾让无数人感动落泪。

如今,《摔跤吧!爸爸》中人物原型父亲(阿米尔·汗 饰)的侄女、姐妹二人吉塔和巴比塔的堂妹,印度女孩维纳什-弗加特在亚运会女子摔跤50公斤级决赛中夺冠。

这也是印度女将在亚运摔跤赛场上的首枚金牌。

《摔跤吧!爸爸》:蛮横的父母如何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摔跤吧!爸爸》中女儿原型的妹妹

还记得吧,《摔跤吧!爸爸》是由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电影,影片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摔跤吧!爸爸》:蛮横的父母如何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摔跤吧!爸爸》中女儿与父亲相拥

《摔跤吧!爸爸》上映后,不仅仅是好评如潮,电影中显示出的价值观也引发了很大争议。主要风向有两种:

电影很感人,很励志

父亲为了孩子忍受所有人异样的目光,坚持陪孩子训练,早起跑步、跳绳……甚至不惜剪掉女儿的长发;为了女儿有很好的身体锻炼,不惜违背妻子吃素的习惯在院子里给她们做鸡肉,最后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为运动会摔跤项目的冠亚军。

电影三观不正,价值观很有问题

父亲将自己未了的心愿,强加给两个女儿,开始女儿并不想练摔跤,父亲强迫女儿每天五点起床;不准她们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进行极其辛苦的训练,剥夺了孩子的童年,把女儿当成自己实现梦想的工具,是极度恶劣的行为。

电影中“父亲”的教育方式无疑是粗暴蛮横的,这是个贬义词,但不可否认培育出了最优秀的女儿。

这样的教育方法就算孩子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是不可取的?

《摔跤吧!爸爸》:蛮横的父母如何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摔跤吧!爸爸》中的父亲

但是,不考虑环境看行为,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在古代那些有才华而经常出入烟花柳巷的男子被称为风流倜傥,在今天那叫道德沦丧;那些循规蹈矩的人在平常是良民,可是如果在研发新产品时循规蹈矩那叫没创意;在战场上杀人叫英雄,在街道上杀人那叫罪犯……

孩子教育也是一样,同一种孩子教育方式,放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上,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所以,必须把电影中的教育方式放回到故事发生的背景下才有讨论的价值。

印度:童婚盛行、女性严重受歧视

2011年,印度登记的强奸案有24206件,从1971年到2011年增长了873%;印度女性就业率仅33%;51%的印度男性认为,在家里丈夫打妻子是合乎情理的。可怕的是,54%的女性也这么认为!44.5%的印度女孩在18岁前结婚;过去20年里,印度有1000万女婴被堕胎,每年的数量达到50万。

父亲的“蛮横粗暴”成就了伟大的女儿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摔跤吧!爸爸》的父亲在得知两个女儿在摔跤方面很有天赋的情况下,为女儿选择了一条挣脱命运魔咒的人生道路,不顾所有村民的反对和歧视,训练女儿,把女儿培养成为国家摔跤冠军,将她们的命运彻底改写……

《摔跤吧!爸爸》:蛮横的父母如何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摔跤吧!爸爸》中父亲教训女儿

朋友曾说起过: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农村,那个时候,想要从农村跳出来走向城市,无非两个途径,要么选择当兵,要么考上大学。当兵在现代社会也许并不是什么难事,可在我年轻时那可是万里挑一的机会。征兵的要求非常严格,几近苛刻,有一颗虫牙就会被淘汰,可见,这条路对自幼体弱多病的我来说,是走不通的。

那摆在我面前的就只剩一条路了,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是的,只有通过高考,考出优秀的成绩,才有可能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这就是当时的现实!大家都知道,当时作为孩子的我,难免会有一些惰性,虽然我父母没有像电影中的父亲那样严酷地对待我,但当时若不是我的父母在身后一直鞭策我,严厉的教育我,根本就不会有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我。

所以,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在我年幼无知时,在那样的背景下,以他们的智慧为我选择的人生道路,就算我曾经被他们粗暴地对待过,我也心存感恩,因为我知道,那是他们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能做到的最好选择!

“蛮横”不适用于所有家庭教育

但感恩感动之外,希望大家也能够理性看待孩子教育这件事,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假如今天的父母依然盲目去模仿影片中的父亲,强迫孩子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剥夺孩子的童年,以自己的意志强行为孩子选择他们的人生,成为当代狼爸、虎妈,就算你带着深深的爱,对你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摔跤吧!爸爸》:蛮横的父母如何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