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淳安人记忆中最好吃的稻米,还是过去种的那种……

经过这么多年的保护,鸟雀多了,种稻子的人少了。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哪怕有种也是一半人吃,一半喂了鸟雀。吃多了外地的米以后,我就更怀念本地的稻米。

我的农村记忆大多来自一个叫凤山村的地方。那是个并不大的村子,顶多也就二三十户人家。因为离老狮城很近,这里的方言跟遂安城里的官话相差无几。软糯的遂安腔,让这方水土的人骨子里都透着友善。进村仅一条路,只有行人和自行车可以通过。窄窄的村道边上都是村里人的土地,其中就有外婆家的一爿田。田里种了香稻和莲藕。

香稻属于晚稻,碾出来的米比现在超市里买的某国的香米可香多了。那几年村子里多有种植,6月左右得把秧插下去。做秧田很是费力,往往都要打早朝(zhao音,早上很早的意思)去做,犁田、灌水、戳平、踩岭、放水、撒种子、耙泥或者撒灰,耕作虽谈不上精细,但总要好几个早朝才能做完这一整套的农事。赶早朝的人都要等八九点以后太阳升上来了才回家吃早饭,家中的妇人也会贴心的给赶早朝的人发个蛋(做一种蛋汤),慰劳这一大早就出门干活的人。等秧长好了,要从秧田把秧苗移到别的水田里。人丁不旺的人家都会请亲戚、邻居过来抢时间把秧插下。

香稻开花也比其他稻子更香。我并没有见过水稻花长什么样子,只是那段时间,每晚在院子里乘凉总能闻到一阵一阵的清香。长辈摇着蒲扇,似是喃喃自语的说10月就能吃上新米咯。萤火虫忽闪忽闪地飞在稻丛中,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去田边扑,扑着的萤火虫都小心翼翼的收集起来装在玻璃罐子里或者火柴盒里。

十月,稻子熟了,村子里的人也忙着去割稻了。虽说是已经十月,太阳晒在身上依旧焦烈烈(炙热)。大人用木棍搭起一个架子,扯上几片棕树叶盖在上面做个简易棚给孩子躲阴。大些的孩子也会去帮着搬割下来的稻子。大人则忙着割稻、打谷。大部分人家还是用捋取(木质方形斗,打谷工具),跌谷(打谷)的人甩开膀子,把稻穗打在捋取上,谷子应声而落。少有人用打谷机,只需要把稻穗伸进去,脚踩打谷机就能把谷子打下来,省时省力好多。

新米碾出来了,长辈总要拿一些给在外工作的孩子。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我家也总能吃上外婆拿来的香米。母亲不说,我闻到米饭香也就知道今天外婆又给我们送新米来了。

版权归淳安发布所有,转载须告知!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余娇艳

责任编辑:徐亚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