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讯(图文/罗成) 每年农历三月廿九,是潮州锡美村古庙内供奉的“感天大帝”(“伯益公”)神诞,俗称“伯公生”。自古至今,每到这一天,村里传承“闹热”习俗,远近的亲朋好友都会前来串门聚餐“吃炒面”(意在消灾解难,祈求平安、长寿、吉祥)。今年“闹热”,由村里老人组牵头,请来了木偶戏班助兴,搭棚唱响了民间戏曲——木偶戏。

潮州地区的木偶戏,俗称“纸影戏”,是中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因采用三段铁枝装在木偶人物背后和双手的竹孔上进行动作操纵,后定名为“铁枝木偶”。它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粤东以至闽南一带,表演技艺精湛,颇具特色。长期以来同人扮演的戏剧(潮剧)相并行,是潮州民间戏剧艺术的一朵瑰丽之花。2006年,潮州铁枝木偶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剧类。

据木偶戏艺人肖朝强介绍,木偶戏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铁枝木偶戏无书可循,初学者全靠艺人口述和手把手教而世代相传。他自小就跟着父亲学艺,先示范动作和台词,然后跟着学、练,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动作,慢慢地练出感觉。传统的铁枝木偶戏班由9人组成,操纵、演唱、伴奏各3人,剧种角色多的时候,操纵和伴奏的人也要兼演唱。木偶戏班大多由家庭组成,大班多时有10多人,小班也有五六个人。基本表演手法有:推、拉、提、拨、抖等,演出时根据人物行当和剧情的需要,表演飞天、入地、点火、射箭、骑马、张扇、划船、武打等动作,呈现独特的操纵技艺。

铁枝木偶戏具有三个特点:1.浓郁的乡土气息。2.优美的唱腔音乐。3.独特的表演艺术。铁枝戏的偶人头部用泥土雕塑,躯干四肢以木刻制,手用纸扎铁线作成,一般的身长八寸 ,老丑和彩旦一尺二寸。服装以绸缎绣金花线,颜色鲜艳显目。表演木偶的操纵杆有三支,主杆置于偶人背后的中部,称“背线”,侧杆分置于两臂。表演时,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紧握背线,支撑着木雕躯干,拇指、食指则夹捻木偶左臂铁线,右手操纵木偶右臂铁线。如果一个人同时表演两个木偶,则一手操纵一个,拇指和食指兼顾木偶左右手的动作。在表演骑马作战时,另加一枝铁线插在马的背部连同偶人的背线一起握住。铁线木偶的双手表演特别灵活,能开扇、摇扇、撑伞、弄瓮、射箭、舞剑、打虎、拿书、写字、斟酒、旋瓶、烧香点烛等动作,活泼优美,精练细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三尺生绢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谁都挡不住历史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电视、手机等文娱载体的兴起,愈来愈取代了木偶戏,以民间艺术为谋生的戏班已逐步减少,很多木偶艺人也纷纷转行,技艺传承后继乏人。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木偶戏在其上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凝聚了大量的宗教、历史、文化和艺术因子。虽然,当前木偶戏的舞台生命力渐渐弱化,但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剧类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有望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面来扶持与关注铁枝木偶戏,为更多民间木偶戏班(团)提供广阔的表演舞台,让木偶戏这千年技艺重新焕发生机而传承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