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教学重点:学生创作一幅和下雨天有关情境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下雨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是教材分析、教学分析;其次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最后是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下雨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年级上册,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师对教材形成单元意识,这将有助于教师形成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教学思维。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生活经验较少。

因此,在课堂上,针对这样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触摸、观察,利用视听、触觉等多种感知体验,开展探究。作品展示学生的个性,创造出体现独特构思和故事的作品;通过自评、师生互评、教师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造型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大胆的尝试设计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分析

新课标要求我们通过观察、塑造、构想、描绘、体验等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

三、教学目标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取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创作一幅和下雨天有关情境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掌握人物和雨伞的造型,并用流畅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完成作品。

五、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歌曲导入:播放儿童歌曲《下雨啦》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引出课题——《下雨了》。

(二)创设情境,深入理解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构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能够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教师提问:

①在雨中,人和动物会是怎样的动态?

②下雨时你的情绪是怎样的?

③你们想表达什么故事,如何在画面呈现?

(三)学生练习,交流讨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通过练习,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能够到达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四)展示评价,小结拓展

1、学生自己评价作品,挑选最喜欢的作品进行评价,最后,教师针对典型作业进行点评。

2、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平的提高。

3、小结

①让学生明白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好,就应该学会利用水资源,不要浪费水资源。

②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③通过学生作业,能够看出学生们的思维十分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美术实践的潜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想报课的学员可以电话咨询当地客服确定课程,河北华图各地联系方式如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