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海军无人加油机计划的投标商之一波音公司,在美国航天航空周刊上公布了其参选机型MQ-25的高清侧面图片,而相比于之前公布的正面照片和清晰度有限的视频截图,这几张高清侧面图显然能透露出更多有关于MQ-25的信息。

美国一款神秘飞机亮相:已首飞了四年 直到最近才公布

图为AVIAITONWEEK(美国航空航天周刊)公布的MQ-25无人机高清摄影。

除却始终笼罩在迷雾中的美国海军特种部队的“静默黑鹰”和CIA的“坎大哈怪兽”之外,美国在隐身飞机上已经多年没有新成果了,曾有一段时间气势浩大弄得沸沸扬扬的X-47B也依旧是延续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技术水平,没能看出点“新花样”。

因此,作为一款全新研制的隐身无人机,波音MQ-25的许多设计细节从很大程度上能说明美国在战机隐身技术上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从其中可管窥全豹,了解美国战机隐身技术发展的新水平。

美国一款神秘飞机亮相:已首飞了四年 直到最近才公布

注意图中的红框,黑线上标注有“JET-INTAKE-DANGER”(进气道危险)字样。注意下部绿光照亮的复合材料口盖。

譬如说MQ-25那一直“找不到”的进气道,在高清图片公布后就变得容易寻找了。通过机背部的地勤标识条带,笔者可以清楚地断定MQ-25使用了背部埋入式进气道,而这一技术正是上个世纪90年代诺斯罗普公司在“默蓝”号验证机上采用的前卫设计。

当然,MQ-25还只是一架原型机,其下机身部各处的复合材料口盖轮廓还没有经过修型。但考虑到F-35和F-22以及B-2等美制隐形机都将机身的维护检修口乃至起落架舱都进行了锯齿化处理,想必MQ-25的生产批机型也应当会如此操作。

美国一款神秘飞机亮相:已首飞了四年 直到最近才公布

图为美国诺斯罗普公司的“默蓝”验证机。

诚然,顶置进气道好处多多,但只消一个关键缺点就能将它打入冷宫:驾驶舱内的飞行员在弹射出舱时,一定会被顶置进气道吸入的气流影响,甚至被吸入还未停机的进气道。因此,在喷气式战斗机诞生后的七十多年里,采用中轴顶置吸入式进气道的飞机少之又少。

但MQ-25是无人机,也就不存在气流干扰驾驶舱弹射这一说。而这也就意味着,在假想敌方的雷达屏幕中,MQ-25的进气道几乎等同于不存在:在地球曲率的影响下,现役和可能服役的预警机都无法达到“能看见”MQ-25的飞行高度。

美国一款神秘飞机亮相:已首飞了四年 直到最近才公布

图为波音公司公布的另一张MQ-25照片。注意此时MQ-25的着舰拦阻钩在半收半放的特殊状态。

除此之外,在MQ-25无人机上,我们可以首度发现其位于尾部的着舰拦阻钩是可收放的二段折叠样式,在着舰时放出,而在空中飞行或地面展示时则是收回状态。

而在这之前,即便是美国海军已经装备的隐身舰载机F-35C也没有类似设计,MQ-25的该设计应尚属首次,可见波音公司和美国海军对MQ-25以及未来无人加油机隐身性能的重视。

美国一款神秘飞机亮相:已首飞了四年 直到最近才公布

图为MQ-25隐身无人机的正面高清“标准照”。可以看出其正面极其简洁,有利于降低雷达反射波。

值得注意的是,波音近期还额外公布了MQ-25的新细节:在波音内部,MQ-25被称为T-1,而T-1无人机并不是在近期制造完成的,而是早在2014年就于圣路易斯完成首飞,直至最近才在公众面前披露。

而值得一说的是,上文提到的“默蓝”验证机的试飞从1983年开始到1986年结束,但该机的存在直到1996年才公之于众。加上其布局和MQ-25的些许神似,个中的确有诸多细节值得品味。(利刃)

尊重内容,从尊重作者开始,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