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人说,这是孔子的 “愚民”思想。

另有人认为,对此句应作如下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百姓认可,就让他们照着去做;百姓不认可,就给他们说明道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这是孔子倡行朴素民主政治的尝试。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样断句,不符合古汉语的语法;这样理解,背离了孔子的思想水平,使古人现代化了,也与《论语》一书所反映的孔子思想不符。

也有学者认为,这样断句似乎更合理:“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百姓通情达理、听从政令,就放手让他们去做事(简政放权,很多不收费事项);如果遇到不听从政令,不太通情达理的人,就教育、开导他们,让他们了解国情和政策。

为什么这样解释?1993年秋,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在沙洋县纪山镇抢救性清理发掘了郭店一号楚墓。

孔子的 “愚民”思想?

该墓虽小,发掘前又曾两次被盗,但随葬器物却很丰富,有礼器、乐器、车马器、生活用器,丧葬器、料器、竹简等,根据墓中陪葬物得知、墓主人生活在战国中晚期,其身份为上士。郭店楚墓随葬物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八百余枚竹简,一经公布于世,即在海内外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许多专家学者为之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

郭店楚简经过专家们长达五年的艰辛整理,确定郭店楚简包括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道家典籍三篇,分别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语丛四》(《说之道》》;儒家典籍为十二篇,分别为《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等。这批典籍除《老子》、《缁衣》见诸传世本,《五行》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外,其余皆为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民可使,道之;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不可强也。”一段,因其与《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相近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楚简和《论语》的文字,有两处不同。一是《论语》的“民可使由之”简文作“民可使道之”;二是简文多了“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一句。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妨暂时把简文与《论语》分开,先单独地看一下简文的意思。

简文后半部分“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应该说意思十分清楚明白,“道”是引导,“强”是强迫,

“可道不可强”就是说可以引导而不可以强迫。其实也就是孔子“为政以德”的基本精神。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就是德治与法治并行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和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