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谢宇遵照他母亲的意愿,以少年楷模的完美人设活着,压抑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天性。这恰恰是最为诡异的一点,吴谢宇就像一个完美的人,没有一丝人格的破绽或者弱点。

弱点如同影子,每个人都有

什么情况下 人才没有影子?

头顶烈日或身处黑暗中

前几天,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起轰动全国的凶杀案自2016年爆出后。

沉寂3年,终于告破,吴谢宇于4月21日在重庆江北机场乘机时被抓。

案情回顾 2016年3月3日

福州警方发布了一则悬赏通告

2016年2月14日,在福州一所中学教职工宿舍内发现一女尸,女尸是本校职工谢天琴,其22岁儿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悬赏万元缉捕。

之后警方透露:犯罪嫌疑人吴谢宇作案后,封死了教职工宿舍,并将母亲尸体放在床上。尸体用塑料层层包裹,并在每一层缝隙中,放入了活性炭等吸臭。此外,他还在房间内安装了监控,并且连接了电脑。弑母后,他又以母亲名义借款一百多万。

而且在案发前,吴谢宇通过网络购买了刀具、防水布、塑料布、隔离服、医生护士服等,其中仅刀具就购买了菜刀、手术刀、雕刻刀及锯条多种。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谋杀案。杀害母亲,是吴谢宇蓄谋已久的念头,是在他清醒理智状态下的残忍暴行。

而这个高智商的犯罪分子弑母的原因,至今还是未解之谜,在网上掀起热潮,网友们众说纷纭。

吴谢宇是谁?

吴谢宇曾经的人人网头像

作为学生,他是高智商天才,北大学子,成绩拔尖。

作为儿子,他是别人家的孩子,懂事礼貌,从不叛逆。

作为年轻人,他专注自律,积极向上、追求完美、热心谦虚。

2009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福州一中,437分的成绩,被同学称为“宇神”。

2012年,吴谢宇被北大提前录取,当时福州一中仅有四个提前录取的名额。

进入北大后,吴谢宇依旧是同学口中的“大神”。

大一,他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大二,他又拿到了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廖凯原奖学金设立于2007年,本科生每人每年奖励1万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吴谢宇英语GRE的分数高达全球前5%,哪怕在篮球场上,吴谢宇都是“篮板大师”。

然而就是这样完美的人,他嫖娼、诈骗、泡吧陪酒、买假身份证、与外围女纠缠,他做了最引起人神共愤的事情就弑母!

新闻一出,吴谢宇以往的朋友老师都表示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一个是涉嫌弑母的千古罪人,一个是众人口中完美无瑕的“别人家的孩子”,这个世界似乎存在着两个迥然不同的“吴谢宇”。

是什么让这个天之骄子毫无征兆地从“神”堕入“魔”?

如果弱点是影子,每个人都有影子。什么情况下人才会没有影子?一种是头顶烈日;一种是身处于黑暗之中,而吴谢宇显然是后者。

撇开吴谢宇的案件,光看吴谢宇在外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个从偶像小说里走出来的人物,长相干净清秀、极高的智商、温暖的内心,谦逊的态度,健谈人缘好、自律专注。

案发后,吴谢宇的一位老师感慨万千地说:

如果非要说这孩子有什么缺点的花,那就是他压根儿没有缺点。

这恰恰是最为诡异的一点,吴谢宇就像一个完美的人,没有一丝人格的破绽或者弱点。

如果说原生家庭是原件,而孩子是复印件的话,显然,谢玉琴会复制出一个完美的孩子来。

吴母谢天琴在别人的眼里也是这么一个完美的几乎没有缺点的人。

谢天琴是一个知识性女性,是家族中唯一的大学毕业生,可能正因为如此,谢天琴在家族中是个非常有地位的人。

大学毕业后,谢天琴在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任历史老师,为人低调内敛,与人交往不多

作为女教师居多的中学校园,在闲暇时光,同事们偶尔也喜欢聊些家长里短的八卦,但谢天琴几乎从不参与这些讨论,“她有一点清高。”谢天琴的老同事们评价。

吴谢宇不仅性格特别像母亲,连相貌也跟母亲的如出一辙。有吴谢宇这么优秀的儿子,谢天琴非常骄傲,一贯清高的她在提到自己儿子的时候也难掩自豪的神态。

教师这个职业通常会有很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母亲是教师往往会表现为“要强、忠贞、刻板、道德洁癖、原则性极强”的印象,而这一切的完美人设模板更会在常年累月之中加载在自己亲儿子身上。

吴谢宇遵照他母亲的意愿,以少年楷模的完美人设活着,压抑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天性。

吴谢宇从小学起就表现出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的自律与规矩,吴谢宇的高智商让他久而久之摸出门道,如何在母亲面前扮演一个阳光、开朗、乖巧、懂事、谦虚的儿子,他对他人的表现更像是一本话术,甚至在做好弑母打算,和母亲一起遇到邻居,他也会大声有礼貌地打招呼:“阿姨好!”

一个童年几乎没有经过顽皮、淘气、放纵时光的人是可怕的。

谢天琴连邻居间的家长里短都不参与,任何和性有关的玩笑和话题在她那里更是禁忌。丈夫死后,她拒绝抚恤金、助学金,只允许儿子凭自己能力去挣奖学金,又是多么的要强。

但吴谢宇在弑母后却迫不及待做了她生前最厌恶的两件事:骗钱和招妓(与一位妓女相识恋爱甚至拿出十几万彩礼跟该女子提亲)。吴谢宇像是完全解放了自己被压抑二十多年的天性。

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只有完美背后对人性的委屈和压抑。

成绩好的学生发生杀人案,这不是第一次了。

2018年6月5日,山东淄博发生杀人案,凶手也是老师的孩子,成绩优秀的他,捅死了另外一个尖子生。

2010年3月30日,高考状元曾世杰,在大学里面持刀杀死一名女生、刺伤两名男生。

2017年11月12日,湖南益阳的学生罗某杰用刀把班主任刺死,而他是这个班上第一名的尖子生。

像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很多。

吴谢宇案件给当今社会“唯成绩论”"唯分数论”的教育体制当头一棒。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追求更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但是回过头来想想,人的教育根本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培养高智商的人才,那么在不久的未来,机器人完全可以替代。

抛开学霸、名校、成绩,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这不仅拷问着每个家庭,也拷问着整个社会。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培养。

他要有人格的正常和谐的发展,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统一、平衡、协调,而不是成为在思想上“缺胳膊少腿”的人。

很多父母谈到教育,下一个词就避不开“成绩”,“成绩”就是孩子的免死金牌,是一切生活的重心。

你要求孩子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只有这样,才是“好孩子”,才能有“好未来”。

你举着“为ta好”“为ta着想”的借口,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可能ta如你所愿成绩优异,考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学位,甚至还多才多艺。

但是ta冷漠自私、偏执分裂、暴躁易怒、没担当、不懂事,活成边缘人,孤僻沉默、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修养。

一旦某件事情触发了ta的痛点,那么迎来的,就是一场无法预估的灾难。

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南方医科大学杀人事件,哪个成绩不好?

这时候再来看当时的“成绩好”,有用吗?

文中的主角吴谢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不过是在“唯成绩论”的教育体制下造出的“完美的工艺品”,邻居、老师、同学和亲朋被他的学霸光环迷惑后,自动过滤掉了他本身的其他问题。

所以,别在拿好成绩、名校、高学历来衡量孩子优秀的唯一标准了!告诉他们,尽自己的努力就好,严格要求但不必苛求,放松内心,生活学习上遇到什么不愉快大声说出来,与爸妈一起解决。毕竟,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感悟、去留念、去牵挂。

社会检验一个人的最终标准,永远不是学校里的分数和排名。

一个人格修养有缺陷的孩子,即使外表再完美,心里也锁着真实扭曲的灵魂。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培养出适应社会人格健全的孩子。

莫言说过

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启发,是点燃,是感化,是激励,是热爱,是对孩子人格修养的塑造,和身心的关怀。

2005年,杜升华以668分的高考成绩,成为沈阳高考状元,考入清华,但他不会换乘公交车,不会系鞋带,不会洗衣服。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他,不得不从学校退学。

这就是唯成绩论的严重后果。

一个不懂善良、不懂感恩、没有情商、没有生活能力的学习机器,成绩再好,走入社会后又能有多大的前途?

智商再高,也只是第二个“吴谢宇”。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反思,不应只重视成绩、不重视品行、品德方面的教育,教育孩子仁爱孝悌、诚信知报、以及古人都坚守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作为父母一定要奖善罚恶,引导他们分辨是非,去做一些好的事情,培养良好的、健全的人格和修养。

这样的孩子,哪怕资质一般,但为人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又何愁过不好这一生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