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翻译:胡潇云

审校:徐子琴 罗万军

全球正出现的耳道假丝酵母菌在欧洲医院首次暴发

耳道假丝酵母菌是全球正出现的可引起院内传播的多重耐药真菌病原体,2009年首次在日本发现,后陆续在全球各地相继被报道,那么该菌引起的暴发究竟有啥特点呢,请看下面报道。

背景

耳道假丝酵母菌是全球正出现的可引起院内传播的多重耐药真菌病原体。我们报告了一个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间发生在伦敦心胸外科中心耳道假丝酵母菌的持续暴发。这是迄今为止欧洲第一次报道也是最大的一次耳道假丝酵母菌暴发。本研究描述了这起暴发的识别、调查以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方法

前瞻性收集耳道假丝酵母菌病例的人口特征、环境样本筛选、采取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及分离菌株的抗真菌药物药敏试验,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ALDI-TOF技术鉴定耳道假丝酵母菌菌株,并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对暴发株进行分型。

结果

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描述了伦敦一家医院16个月内(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发生的一起耳道假丝酵母菌持续暴发。有44%(n=22/50)的患者可能感染了耳道假丝酵母菌,念珠菌菌血症发病率为18%(n=9/50)。环境样本显示患者床单元周围环境表面持续存在酵母菌。采取了严格的预防与控制方法包括:隔离病例及其接触者,工作人员穿防护服,在感染病房对患者进行筛查,用洗必泰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过氧化氢蒸汽进行环境消毒。AFLP法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耳道假丝酵母菌具有同源性。

结论

这次与耳道假丝酵母菌相关的持续暴发表明正确的物种鉴定和对病例进行快速检测对控制医院获得性传播至关重要。

图1. 每月的耳道假丝酵母菌新增病例。从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每月耳道假丝酵母菌新增病例总数。

表1 耳道假丝酵母菌病例的临床特点

*一个患者(1,3)-β-D-葡聚糖(BDG)升高至303pg/ml(正常范围为

图2 耳道假丝酵母菌AFLP分型和AFLP指纹分析的UPGMA系统数图以及AFLP来源的最小生成树

英国株(n=15)与印度(n = 22)、日本(n = 1)、朝鲜(n = 2)、委内瑞拉(n = 19)相比较

C. haemulonii (n = 11), C. duobushaemulonii (n = 12) 和C. pseudohaemulonii (n = 3) 等亲缘株,用于外类群的聚类分析通过黑色系统数图显示所有种类形态不同, AFLP最小生成树的树枝长度提示相同地理区域集聚的菌株相似,粗实线的菌株(不超过14.96)、细实线(不超过 29.25)、粗虚线 (不超过 43.54)、细虚线 (不超过57.83) 、细点划线 (超过 57.83).

文献来源

Schelenz S, Hagen F, Rhodes J L, et al. First hospital outbreak of the globally emergingCandida aurisin a European hospital[J].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 Infection Control, 2016, 5(35):35.

图文:朱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