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导读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曾说,任何工作,只要全身心投入并取得成功,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并产生自信,进而萌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欲望。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你就会更加热爱工作。这种状态下,任何努力都不会觉得辛苦,并能孕育出优异的成果。

在生活中,能够成功的往往都是专注做事的人。如果只会抱怨工作枯燥乏味,认为自己的劳动毫无价值,终日以焦躁和懒惰的态度面对工作,又怎么能奢望事业上的成功呢?

本文节选自稻盛和夫先生作品《干法》中的部分章节,他用平实易懂的口吻,将他对待工作的心得体验和做法娓娓道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阿米巴经营模式研究院”,ID为 amb112233)

本文长度约2099字,阅读全文大概需要4分钟

稻盛和夫:别让乏味成为你平庸的借口

稻盛和夫:别让乏味成为你平庸的借口

努力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热恋中的情人,在旁人看来目瞪口呆的事情,他们却处之泰然。这一点有过恋爱经验的人都能理解。“有情人相会,千里变一里”,工作也一样,如果你迷恋工作、热爱工作,那你就能忍受艰苦、不懈努力,任何事情就都能成功。

而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概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大多数人初出茅庐,只能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

将工作视为天职

但问题是,多数人对这种“不喜欢的工作”抱着勉强接受、不得不干的消极态度,因此对分配给自己的工作总是感到不满意,总是牢骚满腹。这样下去,本来潜力无限、前程似锦的人生只会白白虚度。

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要把“被分配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抱有这种心境非常重要。如果你还不肯抛弃“工作是别人要我做的”这种不恰当的意识,就无法从工作的“苦难”中解脱出来。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

稻盛和夫:别让乏味成为你平庸的借口

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这样,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就像我,开始时有一半是强迫自己,但不久就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了,而且喜欢上了那项研究。再后来,就大大超越了喜欢不喜欢这样的层次,感觉到了所从事的工作包含的重大意义。“天职”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亲自制造出来的。

要成为“自燃型”的人

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当下的年轻人中偶尔也有相信虚无主义,总是表情冷漠,怎么也热乎不起来的人。不管周围的人干得如何热火朝天,他们不仅不燃烧,还给别人泼冷水,他们是冷若冰霜的人。

在企业里,在体育团队里,这种“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个集体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闷压抑。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因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的主动积极的人。

能卷起漩涡的人,方能成为领头羊。但是,无论什么工作,一个人单枪匹马总是很难做好。你一定需要上司、部下以及周围人的协助才顺利展开。

稻盛和夫:别让乏味成为你平庸的借口

如果把工作比作一潭水,那你要让自己卷起旋涡,成为漩涡中心,把周围的人裹挟进去,你就能品尝到工作成功之后醍醐灌顶、如露入心的欣喜。

将目光着眼于当下

人生总在迷惑中。越是认真工作,这样的迷惑或许就越深。

“为什么要这么做?”,“究竟为什么要干这项差事?”越是认真工作的人,就越会思索劳动的意义,思考工作的目的,为这些人生最根本的问题而烦恼,并且常常陷入找不到答案的迷途之中。

解除这样的迷惑,一般人的方法是和自己说:“要预见到将来”,不要将自己的目光仅仅放在眼皮底下,而要从长远的角度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要把眼前的工作看作这长期规划中的一段过程。这也许是合乎逻辑的方法。然而,我采用的方法与此相反。我采用短期的观点来摆正自己对工作的态度。

“将来会搞出什么样的研究成果”,“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我不再痴迷于这些不着边际的远景,而只是留神眼下的事情。也就是说,今天的目标今天一定要完成。工作的成绩和进度以今天一天为单位区分,然后切实完成。

就这样,奔着每一天的目标去,让每一天都有所创新,就会天天前进。为了达到目标,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都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先是坚持一个月,再坚持一年,然后是5年、10年,锲而不舍。这样做下去,你就能踏入当初根本无法想象的境地。

将今天一天作为“生活的单位”,天天精神抖擞,日复一日,拼命工作,用这种踏实的步伐,就能走上人生的王道。

设定“超过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标”

用短期的观点来摆正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同时在建立目标时,要设定“超过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标”。这是我的主张。

要设定现在自己“不能胜任”的有难度的目标,“我要在未来某个时点实现这个目标”,要下这样的决心。然后,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未来这个时点”实现既定的目标。我用“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这句话来表达这一观点。这句话意味着“人具备无限的可能性”。

稻盛和夫:别让乏味成为你平庸的借口

“因为我没有学过,没有知识,没有技术,所以我不行。”说这话可不行,应该这样思考:因为我没有学过,所以我没有知识,没有技术。但是,我有干劲、有信心,所以明年一定能行。而且就从这一瞬间开始,努力学习,获取知识,掌握技术。将来密藏在我身上的能力一定能开花结果,我的能力一定能增长。

对人生抱着消极态度,认为自己的人生就将以碌碌无为而告终,这么思考的年轻人并不多。但是,一旦面临困难的问题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脱口而出说自己“不行”。“现在也许不行,但只要努力一定能行。”首先相信自己,然后必须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提高”进行具体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通向光明未来的大门才会打开。

稻盛和夫:别让乏味成为你平庸的借口

执行主编 | 张羽漫

总编辑 | 汪亦兵

顾问 | 葛继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