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侯绍裘在松江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引起了广大关注,1923年秋,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景贤女中也就成为了党在松江最早的活动基地。1923年5月,侯绍裘与朱季恂、高尔松、姜长林等创办了革命刊物《松江评论》,以“批评地方时事,唤起革命精神,介绍新的思想,提高民众常识”为宗旨,积极促进社会的改造。

他们为了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英雄事迹,谱写一首首壮丽诗篇。5月起,松江广播电台频率FM100.9、“上海松江”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讲述松江烈士的英勇事迹。

本期为你介绍烈士侯绍裘。

侯绍裘(1896-1927),男,上海松江人。1919年参加反袁斗争和“五四”爱国运动。192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松江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员。他先后在松江景贤女中、上海大学附中、苏州乐益女中等学校担任领导工作,以学校为阵地开展革命活动。“五卅”运动中担任上海学联总指挥,参与指挥上海各大学生游行示威。主持建立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曾出席国民党“二大”并当选为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1927年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组织工作,起义胜利后出任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并主持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工作。他还先后担任过东南行政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等职。

1927年4月10日在南京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狱中,在敌人严刑拷打和许以“江苏省政府主席”职位的利诱面前,毫不动摇,后惨遭敌人迫害致死,被秘密抛尸于南京通济门外九龙桥下的秦淮河中。时年仅31岁。

延伸阅读

松江第一名共产党员—— 侯绍裘

一腔热血,投身革命洪流;不懈奋斗,精神永垂不朽。他是松江第一名共产党员,牺牲时,年仅31岁。他的名字叫侯绍裘。

90年前,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被残害,尸体沉入秦淮河中;60年前,松江人民为纪念他殉难30周年,于方塔公园以南的一处桃花园内立下一块烈士纪念碑。老摄影家吴四一先生当时按下快门,将立碑的一瞬永远定格在相片中。

1957年9月,为纪念侯绍裘烈士殉难30周年,松江县在松汇路选址新建侯绍裘、姜辉麟烈士纪念碑,图为奠基典礼现场。吴四一/摄。

投身革命洪流

侯绍裘,1896年出生于地主家庭。1918年,学识渊博的他考入著名的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攻读土木工程专业。无论出身、学识还是前程,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最早的土木工程专家。可是,他却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是青年中的积极分子。在南洋公学内,他发起组织了“救国十人团”,或在学校各种场合,或走上街头,慷慨陈词,发表反帝救国言论。他如饥似渴,博览群书,探求革命真理。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他以火热的感情积极传播新文化、新思想。

侯绍裘、赵祖康等创办的《问题周刊》

翌年暑期,他和其他几名青年,利用假期,在家乡松江办起了《问题周刊》,松江人民亲切地称它为“耳朵报”。至暑期结束,共出版4期,在古城松江引起了“社会革新”的舆论,影响颇大。

接办景贤女校

1921年夏,松江私立景贤女子学校经费告竭,欲停办。此时适逢侯绍裘从回到松江,他会同热心地方教育人士,变卖家产,自筹资金,接办了这所女校,并改名为松江景贤女子中学。由于经费紧张,侯绍裘办学十分艰苦,除了讲课,还要处理各种校务上的琐事。

他坚持民主办学,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倡妇女解放”、“培养学生具有完全的人格”、“具有观察力和判断力”,景贤女校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享誉江、浙、沪的进步女校。

侯绍裘主编的《松江评论》

至此,侯绍裘便以景贤女中为阵地,团结松江各界有识之士,扩大社会主义宣传,推进松江国民革命运动。1923年5月,侯绍裘与朱季恂、高尔松、姜长林等创办了革命刊物《松江评论》,以“批评地方时事,唤起革命精神,介绍新的思想,提高民众常识”为宗旨,积极促进社会的改造。

坚守人生诺言

侯绍裘在松江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引起了广大关注,1923年秋,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景贤女中也就成为了党在松江最早的活动基地。他的理想与坚持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共同走向革命运动。

1925年8月23日,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在上海正式成立,此时侯绍裘被选为常委,不久又任中共党团书记。自担任以来,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上,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阶级先后举行三次武装起义。4月9日,蒋介石在上海布置“清党”计划。当晚,侯绍裘不顾妻子劝阻,毅然外出参加紧急会议。就在商讨对策时,会场被包围,侯绍裘等10人被捕。他的坚贞不屈、英勇刚烈,最终让反动派们无计可施,残忍地将其杀害。“以最多数人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这是他一生地诺言。

纵然光影如箭,一颗年轻而坚定的心,却无法被时光磨灭。后人欲祭奠先烈的强烈愿望不曾中止。自解放后不久,首次立碑桃花园,1982年,迁址改建,1986年,墓碑所在地定名为“松江烈士陵园”。同年,烈士陵园与松江二中合作,在校内建造侯绍裘烈士半身像,加以宣传。

侯绍裘的孙辈侯端先生表示,“每年清明时节,我们全家都会前往松江二中、烈士陵园、南京等地,去祭拜爷爷。爷爷的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我们后辈是决不能忘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