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人民军队的发展史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大多数情况下武器装备不如人的历史。这段充满了血泪的历史导致了我军在轻武器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一直在追求“一击必杀,发现就炸”的攻坚能力,而这种情况就是一直被军迷们津津乐道的“火力不足恐惧症”。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解放军的“火力恐惧症好”了没呢?别急,慢慢往下看。

  解放军自7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脱离于前苏联武器系统设计方式而重新规划设计的二代轻武器。这当中最令众人所熟知,便是各类5.8毫米口径的枪械。一直以来5.8毫米枪械的威力与射程就为军迷们所诟病。可是你别忘了这个家族的成员却并不仅仅只有这些:12.7毫米的重机枪与高射机枪就是为了支援5.8毫米枪械而设计的,而在中远距离上,这玩意可比世界上目前所有的中口径机枪都给力。

  要是谈到直射型火力,还得感谢苏联人花了数十年时间打造出来的钢铁洪流。由于当时我军缺乏有效的反装甲火力,因此步兵分队的火力得到了大大加强:由两具69式40毫米火箭筒组成的“打炸组”成为了全班最为倚重的火力基石,而一个步兵连像这样的步兵班则有九个。进入新时代以后,随着老旧的69式40毫米火箭筒被更新的PF98式120毫米连用型火箭筒代替,解放军本来就不算弱的直射型火力更是变得登(sang)峰(xin)造(bing)极(kuang)。

  说完了直射火力,咱们再说说间接瞄准火器,简单地说就是那种打曲线射击的“炸逼”。一般来说60毫米迫击炮这玩意都是装备于步兵连,每连一个两门炮组。但在战斗时却并不是这样配置的的:解放军的摩托化步兵营属轻便火炮连一般配有6门82毫米迫击炮,战斗时一般会将连属迫击炮和营属迫击炮集中编制为一个营属火力队。12门迫击炮的火力,足够让对方的步兵营喝一壶了。

  除此以外,解放军还发展出了规模庞大的炮兵部队:光是一个步兵团就有18门122毫米的榴弹炮,再算上各级直属的炮兵部队,可以说把你轰得两眼发直简直是易如反掌。由于一直以来对自己火力投送能力的不信任,导致了炸药包、爆破筒等爆破器材的大量存在。也就是说,未来与我们交战的敌人不光要挨打,还得挨炸。

  这次军改,最令人称奇的是野战部队的改革。为了照顾“火力不足”的步兵们,新型的合成营里还配备了装甲突击力量:这明显是要在战斗中把对方打得连衣冠冢都找不着的节奏,估计目前地球上没哪个军队吃得住这么猛炸猛打的。

  看来祖传的“火力不足恐惧症”这玩意,是好不了了,还是放弃治疗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