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17年下半年里,围绕上文提及的“什么是产品”、“我们为什么要做公益产品”、“我们的产品从哪里来”等三个“公益产品化”的问题,启沅找到了自身产品化合适、且正确的方向:从回看自己,反观自己,挖掘和提炼出启沅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开始。这就是启沅第二项修炼「学会整理」,也就是知识管理能力,找到自己的无形资产——知识资产,这是做公益产品重要“原材料”。

来源 |佛山市南海区启沅社工中心

督导 Stan Li

社会创新的第三方协作者

可迁移能力学习与实践者

  • 为企业/NGO内部管理优化、员工成长支持体系建设服务
  • 关注商业向善、组织管理优化、员工成长、新工作主义话题

2017年,启沅社工中心与第三方协作官Stan一起开始了公益服务产品化的探索。

一年多的时间,社工与协作者一起头脑风暴,也一起脑洞大开,我们将最大的收获之一,概括为有意识地进行「五项修炼」。

本文将从第一项修炼「回顾分享」开始,由协作者Stan进行分享。

写在前面

俗话说,最怕在错的命题上正确地做事,因为如果方向错了,手法再正确都可能无意义了,好比一个工匠精心地做了一个茶杯,但客户却是要一个茶壶,会错了意,工匠精神的发挥也徒劳无功。

公益产品化,作为一个近年业界兴起的概念,不少机构都跃跃欲试,在比起匆匆做起。

我认为,首先开始意识到需要持续修炼一个“会问”的能力,就是能够问对问题,找对方向,从而开始“公益产品化”之路。对错没有绝对标准,关键是找到合适自己的、能够推进这件事的问题。这是启沅第一项修炼。

在2017年8月一开始时候,我们面对“启沅公益产品化”这个议题,问的第一个问题,一起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产品”。

什么是产品?

整个启沅的团队在一开始就感受到,拥有不少做公益项目的经验,不一定就会做产品。

如果缺乏对“产品”的理解,又怎么能做出有效的产品呢?

在往后一段时间里,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意识去学习、了解、思考,得出一个合适自己的答案:产品离不开功能和设计两部分的组成。

在这里,我们理解的“功能”是指能满足某个社会需求能够创造的价值,而“设计”是指如何更好地让功能实现创造价值、创造更大价值、更好价值。

这样的情况下也启发了我们问自己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公益产品”。

我们为什么要做公益产品?

作为一家公益性质的机构,它的发展路径有很多可能,公益产品化只是其中一条。因此,当我们理解了产品定义后,我们就需要确定启沅的公益产品化的理由,是否与产品的定义匹配,也就是启沅的发展方向,是否能通过产品化来实现。

过去一年,在我们多次的学习、尝试、协作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如果称过去为启沅的1.0时代,那么今后的启沅2.0时代需要公益产品化,因为启沅2.0意味着:

1.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2.创造可持续的社会价值;

3.创造体验更好与可推广的社会价值。

有基于此,启沅2.0时代的重要支撑,就是打磨出自己的公益产品,以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自己。

当这个我们有了共识之后,我们下一个问题便是“我们的产品从哪里来”。

我们的产品从哪里来?

根据我们此前对产品的定义共识,产品离不开功能和设计。那么我们产品要从哪里来?经过学习,我们发现,产品功能做好了,意味着它能符合其目的,比如做出水杯能够让人用它来喝水;设计做好了,意味着它能够满足其目的,比如贴心设计的水杯能够让一些特殊人群能够自己握紧喝水。

功能好意味着它合格,而设计好,说明它能被推广和接受的可能。因此,做好一款公益产品,离不开“产品”思维,而启沅要做出这么一款产品,它的来源有两个要求:

1.这是机构过去一直有实践和经验积累,做出成绩的事情;

2.这是机构不仅满足了目标需要,而且其做法还具有特色与亮点、可推广的事情。

合起来看,关于启沅产品来自哪里,经过我们一番尝试与探索后,2017年底得到了答案,那就是:产品从自己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来。

差异化,指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

核心竞争力,就是启沅一直做很多项目都离不开的、也经得住历次检验的自身优势。

在2017年下半年里,围绕上文提及的“什么是产品”、“我们为什么要做公益产品”、“我们的产品从哪里来”等三个“公益产品化”的问题,启沅找到了自身产品化合适、且正确的方向:从回看自己,反观自己,挖掘和提炼出启沅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开始。

怎么开始挖掘呢?这就是启沅第二项修炼「学会整理」,也就是知识管理能力,找到自己的无形资产——知识资产,这是做公益产品重要“原材料”。

下一次,我将谈谈第二项修炼「学会整理」,和大家分享启沅是怎么做的。

(待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的机构有关于公益服务产品化的探索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