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六科护士长曹玉蓉,从事精神护理工作二十三年,她博爱、创新、敬业、担当,用精神科护士的专业情怀书写了精神科护理的温暖与尊重,用专业的技术抚平了患者的焦虑与痛苦,奏响了新一代白衣天使的时尚凯歌。精神科护理工作是平凡的,然而曹玉蓉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患者心灵的创伤,用热情让患者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她就是患者心灵健康的守护天使。

临危不惧 用真诚赢得掌声

曹玉蓉护士长是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护士长,承担着重性精神病人的护理和病房管理,每天要和这样一群特殊的病人打交道,具有一定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在患者急性发作期时,她总是第一个冲上去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患者及同事的安全。

曾经有一个不满20岁的病人,进入病房后仿佛是一座“火山”,随时随刻对任何人喷发他的愤怒与暴力,他的母亲躲在一边无助的哭泣。曹玉蓉与护士一起疏散保护了病房中的其他病人,安慰患者情绪,劝说患者主动接受治疗,但患者根本不听劝说,情绪异常亢奋。曹玉蓉决定在前面分散病人注意力,让其他同事准备好被子,从后面将患者裹起。大家按计划行事,患者看有工作人员接近,从桌上捞起病友的一碗滚烫的稀饭直接狠狠地向她砸去,尽管她早有防备,还是被砸在身上,全身上下淋满了冒着热气的稀饭。趁此机会同事们一拥而上,从背后将患者控制住。曹玉蓉不顾伤痛和大家一起安置好病人,这时同事们才发现护士长的胳膊被砸出一大块淤青,脸、脖子等处,已经被稀饭烫红。她说既然选择这个行业,就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豁达,多一点担当。

率先垂范 繁荣学术

或许精神科护理没有高科技仪器、没有高难度操作,但“身病易治心病难医”,精神科的病人是唯一不主动寻求治疗,对服药打针抗拒的群体。精神科患者一个怪异眼神、一句不着边际的话语都有可能隐藏着特殊的含义,这些都需要精神科护士有心理学的技巧,曹玉蓉通过自己努力,自学考试完成了护理专科和本科的全部课程,又先后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的考核,被同事们戏称为“考试机器”。她还担任着医院药物学组的组长,承担着医院及青岛大学医学部带教老师的工作,同时还是心理危机干预组的成员。在学习的同时,她也不忘科研,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数十篇,正是在曹玉蓉的影响下,精神六科的护理团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科室在医院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护理理论比赛中,成绩均名列前茅。护理团队每年都有科研论文的发表,现科室护理人员中已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人,三级咨询师3人,科室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科室。

敢想敢做敢创新

她始终站在工作的最前沿,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并不断创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曹玉蓉带领科室护理团队每年开展新的护理项目,如正念训练、音乐分享治疗、头脑保健操等,增强了治疗的效果,丰富患者住院生活,由于效果良好,在全院进行推广开展。为增强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曹玉蓉发明了“健康教育盘”,患者争相把玩阅读。今年为促进家属及病人沟通,方便外地及到院不便患者家属,曹玉蓉带领科室成员“开展远程探视服务”, 此举措节约了患者家属的时间,减轻家庭负担,缓解患者的思家焦虑,也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她创新的“安全输液挂钩”、“个体化服药模式”、“保护性约束带”等优化护理措施多次获得医院各种创新金点子奖。

患者的“第二家属”

这里的病人常常来院时都是癫狂、邋遢状态,更是因为犯病时无情伤害了家人、朋友,所以许多家属将患者送的医院以后就躲的远远地。曹玉蓉为患者承担了做护士和家人的双重责任。因为疾病的原因,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弱,个人卫生差,甚至经常大小便在裤子里,遇到这种情况,曹玉蓉总是戴上手套,态度温和的哄着患者换下脏臭的衣物。当家属听到患者自己描述住院治疗情况时,更是对曹玉蓉万分感谢。“这些本该我们家属做的,我们做不到,你比我们更像他的亲人。”家属说道。

有人认为精神障碍患者服药后精神症状消失就是治愈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患者只是症状得到控制,但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工作能力、享受快乐的能力却不一定已经恢复,曹玉蓉就为患者购买毽子、棋牌、手工纸等,日常带领患者绘画,棋牌,做手工等康复活动,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兴趣小组,让患者走出心中的“牢笼”。 她以不懈的努力,真诚的服务,她赢得了病人及家属的尊重,科室门口挂的一面面锦旗就是最好的见证。她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把爱心播撒到每一位患者的心里。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爱与被爱组建起充满亲情的大家园。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