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数升汩汩流淌的血液,它们平时住在“身体”这个温暖舒适的“大house”里舒服的生活着,可一旦需要出门旅行的时候,它们又该住在哪里才能保证自身安全呢?你问为什么血液要旅行?它们可不是为了游玩,而是从一个身体到另一个身体履行爱的使命——没错,就是献血,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献出的血液制品的“住宿”问题。每一袋饱含着爱心的血液,从献血者身体出发到输入患者体内前,都会在输血科(或血库)“暂住”一定的时间。近年来成分血已全面推广使用,不同成分血制品的储存要求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份各种血制品的“旅行住宿指南”。

首先介绍的是常见的红细胞制品,包括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辐照红细胞等,它们都需要在2~6℃冷藏保存。这个冷藏温度要求比较高,普通冰箱不能胜任,必须放在温度能准确控制的专用贮血冰箱里。我们所使用的专用贮血冰箱,不仅能设定恒定温度,还能够自稳调节,如果温度发生波动,关闭冰箱门后可以很快恢复到设定温度。而对于保存周期更长的血浆制品来说,就需要更低的温度了,需要—20℃以下冷冻保存。(新鲜、单采)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等,都放置在专用的医用低温箱中储存,等到患者需要使用时再放到冰冻血浆解冻箱中解冻使用。“娇气”的血制品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精心的呵护,我们把它们按不同血型分开摆放在对应的设备中,对它们的储存设备不仅有工作人员定时查看记录温度,还安装有专业冷链温度监控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控温度,一旦温度超出预定范围,就会向负责人发出报警信息,保障了血制品的储存安全。

还有一类血制品,就是机采(或浓缩)血小板,它们不仅要求温度保持在22±2℃的范围内,还必须处于平行振荡的状态才能保持其有效成分活性。所以血小板振荡仪既要保障温度稳定,还要保证始终按照恒定的速度和振幅进行均匀振荡,并安装报警设备,在温度或振荡情况发生意外时及时报警,保证血小板的安全存放。

库存血制品的安全储存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环节,保证每种血制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存放,让每袋血“住的舒服”,才能让它们输入患者体内时发挥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