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潍坊5月11日讯位于潍坊临朐县西南部的嵩山生态旅游区,扼齐鲁古道要冲,一道道深深的绿色泼洒在山峦之间。

日前,潍坊市绿化委员会、潍坊市林业局联合通报表彰了2018年度潍坊市森林镇村,嵩山生态旅游区荣获“潍坊市森林镇”称号。

近年来,嵩山生态旅游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县委“生态立县”战略,坚决扛起生态建设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生态功能区规划,把生态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培育和开发,放大生态发展优势,着力打造绿色嵩山、美丽嵩山,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嵩山,一步步向人们走来。

实施“增绿添彩”工程,生态培育年年接力

小暑过后,雨季造林的黄金季到来,嵩山生态旅游区的青石崖、北铜峪、局子、北黄谷等30个原建制村的荒山造林绿化、绿色廊道建设掀起了高潮。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和发展深刻转变,转化成执政理念、执政方式递进,不断引领着嵩山发展迈向新境界。

观念一变天地宽。嵩山地理位置偏僻,山是荒山,水是恶水,岭是秃岭,村是穷村,致富没奔头,发展没潜力。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嵩山干部思想深受启发,决心在山上做文章、在水上动脑筋,推动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同步发展,誓把“包袱”变“财富”。

护美绿水青山,方有金山银山。护美绿水青山,意味着,既护住好的生态,不能让它变差,又加快治理短板的环境,努力让它变好。

自2015年以来,嵩山连续三年每年造林1万亩,完成造林绿化3万亩,触目所及,满眼青翠。山上生态林、山下经济林层次分明,造林绿化推进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实现了山青、水绿、林翠、田美、路通。荒山带上了帽子,绿叶变成了票子,让嵩山人尝到了“绿水青山”的甜头。

对一个人口2万多一点的小镇来说,四年造林3.8万亩,累计植树418多万株,相当于每人每年植树50多株。循着绿色的召唤,静听林海的涛声,我们探寻到的是,嵩山的干部群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诠释了对绿色理念的执着和坚守,知难而进的拼搏和奉献。

好风凭借力。今年,嵩山持续抓好投资1200万元的欧投项目、226万元的长江防护林项目、390万元的防火体系建设,大力开展造林绿化,至此,嵩山境内宜林荒山全部“清零”。

嵩山大力实施“增绿添彩”工程,突出抓好荒山绿化,搞好生态培育。为确保造一片、管一片、成一片,嵩山积极推进专业造林,实行专业队标准化栽植,合同化管理模式,推行施工单位“先栽植、包成活、后结算”的运作模式,确保造林成效。各造林单位按照时间节点落实造林、管护队伍,确保高标准、高效率完成年度造林任务。雨季造林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侧柏为主,今年完成荒山绿化补植8000亩。

“造林密度一般每亩110株,按照有利于保持水土,尽量减少破土面,采用穴状整地,苗木要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经过炼苗处理,苗高60厘米以上。”技术组的冯国玉说。

在廊道建设中,嵩山注重放大旅游要素,凸显旅游区的绿化理念,多栽植彩色树种,近年来建设绿色廊道77公里、补植道路绿化15公里,真正让一条道路就是一条风景线、一条道路就是一条景观大道。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黄谷流域山坡、谷底大力栽植连翘,利用三年左右时间最大限度地恢复“连翘遍地,春来黄花满山”的美丽风景。在黄谷流域、崔木流域栽植连翘60万棵,开展镇区仲临路两侧和边界节点绿化,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希望在山,出路在林。嵩山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华丽转身,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绿树成荫。

以加强管护为主线,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

嵩山生态旅游区林地面积达到8.8万亩,其中公益林面积5.2万亩,山多坡广,随着游客增多,提高道路通达度和隔离带建设迫在眉睫。

嵩山一手抓荒山绿化,一手加强管护,以建设“路网、水网、应急、制度”四大体系为重点,全方位抓好护林防火,为美丽嵩山保驾护航。

加强森林防火道路建设,2014年至2017年,先后投资4193万元,修建环湖东路、青泉路等道路77.1公里。今年重点完成投资3700万元、全长55公里的西部环山路和投资1000万元、全长6.8公里的顺河路硬化。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把防火隔离带建设放在重中之重,在嵩山主景区建设了杨桃前坡、架子山、大峪沟等重点区域4条、20公里长的防火隔离带,新开工建设音窝至崔木林区全长3公里的防火隔离带,对新完成的造林点,严格执行封、育、造林相结合,确保造一片、管一片、成一片。

坚持护林防火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下死手抓好护林防火工作。以“引水上山,以水灭火”为抓手,以建设“路网、水网、应急、制度”四大体系为重点,提升防火能力,构建起了具有嵩山特色的森林防火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