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人生最好的状态,乃是花未开尽月未圆;人生最大的智慧,乃是持盈保泰。

人之幸、之患均来源于欲望。欲望可以是人类发展的推进器,也可以将人类推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高欲望的社会,人人都是急赤白脸,生气勃勃但可能混乱不堪;

低欲望的社会,人人都是佛系青年,平静如水但可能是死水一潭。

楚霸王项羽功高盖世,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最终却在楚地凄凉的歌声中自刎于乌江;

范蠡乃越国第一谋士,功成名就之时,带着西施泛舟于五湖,于烟波浩渺中乐游一生。

楚霸王在人生最顶端继续跳跃而跌落下来,是放纵欲望;

范蠡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却选择退隐江湖,是节制欲望。

这就是莽夫与智者的区别。

莽夫项羽只知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而智者范蠡却深晓持盈保泰的智慧。

到底是什么大智慧,让儒道佛三家一致推崇?是持盈保泰之道!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欲望史;

人类的文明史是节制欲望与放纵欲望的斗争史。

人类,特别是中国人,穷极一生都在探索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使用欲望。

中国的儒道佛三家思想在很多方面不一样,甚至是针尖对麦芒的立场,但是对欲望的态度,三家变得异常默契。

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直到先秦两汉时期,主张节制欲望;隋唐宋明在佛教和理学的影响下,禁锢欲望;

明清近现代受到西方启蒙思想影响而欲望大爆炸。

但儒家思想总的来说是节制欲望。而道家的清静无为和佛家的无欲则刚,都是在说要节制欲望甚至是禁欲的问题。

著名文化学者朱大可认为中国人的欲望有六种范式:“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功名利禄,富贵荣华,长寿永福,岁岁平安。这些被祝辞固化的欲望模式,最终凝结为福禄寿三神的亲切图像。幸福、官禄和永寿,这是中国化的神圣三位一体,是所有欲望模式的人格化结晶”。

中国式的欲望是“福禄寿”,而中国式的智慧则是“持盈保泰”之道。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件事发展到极点,就要向它的相反方向转化,所以,当你志满意得之时,不妨功成身退,这是持盈保泰之道;

孔子秉承中庸之道,崇尚过犹不及,凡事最好不偏不倚不能过头,这是持盈保泰之道;

易经乾卦中“飞龙在天”达到极点之后,就是“亢龙有悔”,这也是持盈保泰之道。

花开则落月圆则缺;水满则溢物壮则老;这是大自然的持盈保泰之道;

到底是什么大智慧,让儒道佛三家一致推崇?是持盈保泰之道!

中国人的持盈保泰之道,来自于大自然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农业民族的特点就是对大自然的亲切,对大自然变化的极为敏感,因为大自然才是安身立命的地方。

先人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自然的变化中通人生之道。

老子从疾风骤雨中认识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人生哲理;

孔子则从滚滚向前的流水中感叹“逝者如斯夫”的生命的意识;

人们从自然中领悟在自然中生活与自然一起俯仰沉浮,游于大化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完美的融合。

人们在自然中看惯了那些无可奈何的变化和悲伤。

春天花开正艳,秋冬万物凋零从繁华而归于尘土;

十五月亮最圆之时却意味着月缺的开始;

一场热烈的爱情过后也许就是形同陌路再不相见的悲伤。

到底是什么大智慧,让儒道佛三家一致推崇?是持盈保泰之道!

从月圆月缺繁花落叶从相见到不见,中国各家学派都不约而同的认识到,花半开月半圆生活才是最美的生活。这种生活,儒家叫“知止”,道家叫“持盈保泰”,而佛家叫放下与解脱。

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中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道家的经典《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佛家也说,“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

孔子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奔走而奋斗,但孔子清醒地认识到,物盛必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荀子就讲过一个故事。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欹器。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右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右坐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空了就斜着,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

孔子长叹道:“呜呼!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子路问:“请问持满有方法吗?”“持满的方法,压抑然后使之减损。”子路说:“减损有方法吗?”孔子说:“德行宽裕的人,守之以谦恭;土地广大的人,守之以勤俭;禄位尊盛者,守之以卑弱;人众兵强的人,守之以敬畏;聪明睿智的人,守之以愚笨;博闻强记的人,守之以肤浅。这就是抑损的方法啊。”

孔子在解释了欹器的功用后,提出了为人处世的“四守”的论断,这“四守”,就是告诉我们要持盈保泰的道理。

《菜根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好玩的国学说,于人于物,满则抑之,此中自有深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