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兴副教授,近年从事湛江鹤地水库和雷州青年运河的历史研究,日前接受记者采访,在《湛江日报》发表了《“爬梳剔抉”只为传承建库开河精神》的报道,现将报道转载如下:。目前,林兴关于建库开河的研究成果有三类:一是完成一个简单的雷州青年运河建库开河亲历者口述史,之所以说是简单,是因为由于材料缺乏,加上2017年后半年他转到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史研究,没有进一步深挖口述史的内容。

编者按

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兴副教授,近年从事湛江鹤地水库和雷州青年运河的历史研究,日前接受记者采访,在《湛江日报》发表了《“爬梳剔抉”只为传承建库开河精神》的报道,现将报道转载如下:

《湛江日报》截图

原标题:“爬梳剔抉”只为传承建库开河精神

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湛江十日》中写道,我们站在鹤地水库堤边上,只觉得它微波粼粼,远山围抱,和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的面貌大同小异,有如同胞姐妹。倒是未到水库之先,路上所看到的矗立的高大的槽道,地上望去,好似在江上仰望长江大桥一般,十分雄伟,十分美丽。将来这里桥上走车,桥下行船,这种奇观,是密云水库和十三陵水库所没有的。

鹤地水库和雷州青年运河,是湛江的一张“名片”,许多没来过湛江的外地人也都听说过这两个名字。作为土生土长的湛江人,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林兴对这两个名字尤其不陌生。最近几年,为了研究建库开河那段历史,他的足迹遍及半岛大地,寻访建库开河亲历者,搜集建库开河资料,其主持的《雷州青年运河工程研究》入选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立项名单。除了研究工作,他还将建库开河精神“注入”到平时的课堂上,启发了一大批学生。

历史研究里藏着的家国情怀

为什么要研究雷州半岛人民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林兴说,其实这可总结为一种情怀。这种情怀首先是来自于家庭,尤其是他的母亲。近年来,林兴一有时间就带母亲去外地旅游,但无论是去北上广之类的大都市还是去丹霞山、桂林等地游山玩水,老人家基本上都是只看不说。有一次,林兴带她到鹤地水库游玩,在旧指挥部参观运河展览馆时,看着里面一张张施工照片,她自言自语地指着照片说这是打泥牛、那是放山炮,这是突击队在搞突击,有时候是日夜突击,觉都没得睡。她的触景感叹,让林兴突然感到:年过八旬的母亲参与修建鹤地水库不过一年多时间,占她人生总长度不过八十分之一,但显然那段经历让她终生难忘。究竟是什么让她或者她那代人刻骨铭心,林兴想搞清楚。这是他最初研究雷州青年运河那段历史的动机。

林兴的研究分两个方向,其一是走访建库开河亲历者,其二是从原始档案入手研究。到目前为止,他辗转遂溪、廉江、雷州等地走访,获得了数百位建库开河亲历者的口述或自述材料。许多运河老人对林兴这个陌生人的到访兴奋不已,讲起那段历史都是滔滔不绝、意犹未尽。

林兴说,可以想象,随着时间推移,这批耄耋老人离世后,运河的活历史可能就会断层。而参与过建库开河的人,每个建设者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个传奇,这些人修建运河时的辛酸苦辣、喜怒哀乐,值得后人铭记。

在鹤地水库现场采访运河老人

在遂溪县界炮镇采访当年建库开河亲历者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开始研究雷州青年运河史后,林兴发现,相关资料奇缺,包括学术研究的成果都非常少。可以说,从学术研究方面来看,雷州青年运河修建史尚处于空白状态,可借鉴的材料不多。林兴就想从最原始的档案入手,跑广东省档案馆,还有遂溪、廉江、湛江等地的档案馆,搜集关于雷州青年运河建库开河时期的档案资料。在这方面,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提供大量的原始档案,使他了解到修建雷州青年运河时期最真实的一面。

随着研究的深入,林兴的职业情怀自然而生。他说,作为老师,要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他们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通过研究运河,他发现建库开河史能给他很多素材,拉近他与学生的距离。比如有很多本地学生竟然不知道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是建库开河亲历者,于是林兴发起“铭记(建库开河史)感恩(运河老人的艰辛付出)传承(建库开河精神)”活动,带领他们采访家里或村里老人。老人们谈起当年的艰辛,却无一后悔,学生们也深受教育。

带领学生到雷州客路镇采访运河老人

带领学生到遂溪县洋青镇采访当年建库开河亲历者

以建库开河精神助推湛江发展

林兴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完成建库开河前辈的夙愿,出一本建库开河方面的专著。运河刚建成(1960年5月14日全线放水)时,运河指挥部就发通知要写作“青年运河”,提纲都已经拟定,但一直到现在,除了1962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银河纪事》这样的类似纪实文学的作品集外,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本关于那段历史研究的书籍。“我希望能在明年完成这个任务。”林兴笑着说道。

目前,林兴关于建库开河的研究成果有三类:一是完成一个简单的雷州青年运河建库开河亲历者口述史,之所以说是简单,是因为由于材料缺乏,加上2017年后半年他转到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史研究,没有进一步深挖口述史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计划在明年下半年完成。第二类完成了档案的编纂,按照年月日编写了所搜集到的档案资料。这个耗费他一年半以上的时间。第三类是完成两篇包括雷州青年运河与国家战略和从国际视野看雷州青年运河的文章。另外,还考证关于雷州青年运河的几则历史事件。

林兴说,研究这段历史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湛江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幸运地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会,建成了雷州青年运河,历史性地改变了湛江地区的水利局面。湛江人民在修建雷州青年运河时的付出给我们留下一笔物质和精神财富,无论我们如何概括建库开河精神,都离不开这八个字:担当、奋斗、奉献、创新。这也是当今湛江发展所需要的精神。

林兴编写的档案资料

2018年6月23日,林兴在省市共建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鹤地水库”做报告

来源|湛江日报

文字|本报记者 陈金波

图片|林兴老师提供

编辑| 冼丽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