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场罕见的遭遇,科学家发现,巨乌贼会用“歪招”来获取食物。

blob.png

2016年10月,一头巨型乌贼(又称大王乌贼)在潮水的裹挟下,被冲入西班牙的一处浅滩——离开了深海中寒冷的栖息地,它身受重伤、呼吸困难,在浅水中奄奄一息——这一幕恰好被一名游客拍了下来。没过多久,乌贼便死去,继而被冲上了岸。

那位游客觉得,这一幕可能非同寻常,于是打电话通知了一家非营利保护机构的主席,后者又立刻通知了海洋生态学家安赫尔·格拉(Ángel Guerra)。“这太不可思议了。”格拉说。在西班牙北部,大约每年有一头死去的巨乌贼被冲上岸,但除了在日本水域,世界其他地区就没人见过活体巨乌贼。这种头足类动物的活体目击事件是世所罕见的。

对科学家来说,即便只是巨乌贼的尸体,那也是难得的机遇。格拉立刻奔赴巴雷斯半岛的那片海滩,在那里,他看到了巨乌贼的尸体,其体型相当于大个的成年人,而且“还挺新鲜的”。作为西班牙海洋研究所的成员,他和同事们一道,探究起了这头乌贼生命的最后一程。

blob.png

他们的发现揭开了巨乌贼神秘面纱的一角:这些难以捉摸的动物似乎还会摇身一变,做起海盗来。

那头巨乌贼被冲上岸后没几天,格拉就对它进行了解剖。这是一头未成年的雌乌贼,重105公斤,外套膜——也就是除了足部的部分——长达1.22米。在解剖桌上,它的足就仿佛一堆新灌的香肠,全都缠在一块儿。

为了探究这头巨乌贼的死因,格拉四处寻找线索。它的身上没有寄生虫,有时,寄生虫会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但它的外套膜右侧有一道又长又深的口子。乌贼有八爪,外加两条长触手;但在这头巨乌贼身上,两条触手都从根部扯断了。其外皮坑坑洼洼,都是吸盘印子,这表明,它曾和另一头巨型头足类动物展开过恶战。

而附近海域只有两种乌贼的体型足以和巨乌贼抗衡。一种是赤鱿,但其吸盘是另一种形状,与巨乌贼身上的伤痕不匹配;另一种是广鳍八腕鱿,但它不长吸盘,只长钩子。这就是说,巴雷斯海滩那头乌贼的攻击者可能也是巨乌贼。从吸盘瘢痕的直径来判断,攻击者的体型比它大得多,体重大概在150-170公斤之间,格拉说。这也意味着,攻击者也是雌性,因为雄性巨乌贼的体型要小得多。至于它们为何厮杀起来,科学家们也作了一番推测。缘由不太可能是争夺雄性,因为受害的巨乌贼并未成年,从未交配过。同类相食也不太可能,因为它身上没有哪个地方被咬掉。研究人员推测,最有可能的动机,就是盗食寄生——即窃取其他动物猎取的食物。一头体型更大的巨乌贼攻击了它,目的就是窃取它的食物。

blob.png

在西班牙巴雷斯半岛的港口,受伤后奄奄一息的巨乌贼

在西班牙北部的外海,巨乌贼常常以蓝鳕为食。这种鱼群通常游曳在距海面400米或不到的地方,而乌贼更喜欢栖息在距海面大约1600米的深处。因此,它们不得不游到高处,可能是用触手将鱼群团团抱住,再带回深水享用。格拉说,这种情况下,乌贼若能把邻居的战利品劫走,就可以不用亲自上阵,从而省下不少的精力。如果有乌贼已经把猎物带回深海,“海盗”乌贼就免得亲自去浅水区跑一趟了,也免得跟海豚、抹香鲸等掠食者狭路相逢。

若恰好干掉了目标,它也能少个竞争对手。科学家认为,巴雷斯海滩的那头乌贼就经历了这样的事:在争抢食物的过程中,它的触手被挣断。“由于失去方向感,外加身负重伤,它漂入一片温暖的海域,在那里,其血液的工作效率显著下降。”研究作者在近日发表于《生态学》期刊的一篇论文中写道,“这样一来,近乎窒息的受害者就只能任凭洋流的裹挟,被冲向海岸。”继而在那里,遇到了把它拍摄下来的游客。

希瑟·贾金斯(Heather Judkins)是南佛罗里达大学圣彼得堡分校的生物学家,她从事于头足类动物的研究,但并未参与此次研究。她说,上述解释说得通。她表示,虽然科学家对巨乌贼的猎食行为——或其他任何行为——知之甚少,但文章作者围绕其海盗式的行为,给出了有力的证据。“这类乌贼极少现身,因此,每一头记录在案的巨乌贼都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但巨乌贼依然笼罩在谜团之中。格拉指出,没人清楚巨乌贼究竟能活多久。我们并不知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广阔深海中,雄性和雌性是如何找到对方、以及如何交配的。我们不知道它们如何产卵,在何处产卵,也不知道乌贼宝宝在何处长大,以及成年乌贼如何在海洋中迁徙。我们甚至不知道巨乌贼能否发出叫声。

格拉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海洋生态学和渔业,对他而言,探索与巨乌贼有关的种种,就像是一种“业余爱好”。然而,巨乌贼实在是难得一见,无法作为研究对象。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格拉曾进行过两次为期15天的海上航行,但都没能拍摄到这种动物。如今的他已是荣誉教授,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对巨乌贼终于又多了一分了解。“对此,我感到非常欣慰。”他说。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