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在北方,我国民间称为“龙头节”,又名“春龙节”“春耕节”“农事节”,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人们迎龙求雨祈丰收。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这个节日,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由中和节演化而来。中和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是农历二月初二,不过当时的日期是在农历正月初一,随着历史的演化,改为二月初二。始于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由于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所以中国民间常常将中和节与龙抬头混为一个节日。寓意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雨水天气也将增多。

2011年05月23日,中和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我国古代非常重视“龙头节”,皇帝要率领百官耕地,象征性地参加劳动,而民间百姓要举行“引龙”仪式,用灶灰末、谷糠或黄土从家里撒到附近的河边,然后再撒回来,表示把“懒龙”带出去,把“勤龙”“钱龙”引回来。

民俗专家表示,古代庆祝“龙头节”,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虫害消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带有一种强烈的农耕文化色彩。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千百年来,龙的形象早已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因此,为了讨吉利、求喜气,“龙抬头”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美其名曰“剃龙头”,意喻从“头”开始,焕然一新,各地还普遍把吃的东西都加上“龙”的头衔,祈龙赐福。这一天讲究吃与龙有关的食品来沾“龙气”。那这些典型的传统食物你吃过吗?

1.春饼

这天吃春饼被叫做“吃龙麟”,薄透有韧性的春饼卷着土豆丝、炒合菜、肘子、酱鸭肉等,再加入黄瓜丝、葱丝和面酱,来一大口,香喷喷,热乎乎!

2.油炸糕

在京津一带,二月二这天有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为“吃龙胆”。金黄喷香的油炸糕形似龙胆,用黄米面制作而成,甜软筋道。

3.猪头肉

龙抬头这天还讲究吃猪头肉、猪蹄和猪耳朵。猪头象征龙头,吃猪头肉寓意日子过得富足顺心,新的一年有个好兆头。

4.饺子

“二月二吃水饺,百病惧龙体外跑”。民间有二月二吃饺子的习俗,被称为“吃龙耳”。寓意龙会保佑自己身体健康,百病不侵。

5.龙须面

这一天吃面被称为“吃龙须”,人们用吃面条来祭拜龙王,希望今年能够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所以又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谚语。

6.芥菜饭

芥菜饭是温州传统的地方小吃,二月二吃芥菜饭是当地广为流传的习俗,并且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原料有芥菜、腊肉、香菇丝、糯米等,松嫩弹软,清香爽口。

美食虽美味,也要吃对,这样才有助身体健康。中医认为,春夏养阳,所以春天应该多吃一些辛味的东西。比如,民间讲究在农历二月二吃春韭做成的春饼,韭菜就是辛味的,具有生发的作用,让人微微出汗,可以帮助体内的寒气发散。另外,也可以吃一些辣椒、萝卜等。

二月二过后,雨水日益见多。对这个春意萌动的季节,年轻朋友们特别是上班族们,应该保持一个积极进取,愉悦,欣欣然的情绪,这样会让生活更加五光十色。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注意劳逸结合。阴雨绵绵的春季,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到你身体。因此,建议各位朋友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以防身体“发霉”。

图片来源于百度

文章综合于网络,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 周昳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