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你介绍的这本书叫做《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买来这书,你会发现,尾页封底的归类是心理励志而不是生活窍门,可以说:整本书的主导思想是通过留下令我们怦然心动的物品,来净化生活环境、进而影响、改变人生。

在此,我记录下书中打动我的那些话,一方面给自己个交代、也方便没看过书的朋友们梳理思路。

所谓整理,是对过去记忆与物品堆砌的整理,简言之,就是对过去的整理,可谓整理直接与人生相关,整理的好与坏也具有影响人生的能力。而整理的目标,就是让生活环境被喜爱的事物所围绕,打造幸福的生活场景。

作者通过教导大家整理,其实是端正读者对生活的认识,启迪读者意识到自己究竟“想在什么环境中生活”这种私人化的价值观。整理虽是物理作业,可其九成靠主人的精神力、而不是体力,只有把房间整理好了,留下的物品才能相得益彰、富有生气。

整理一定要一次性做完,不管规模多大,因为一旦养成每天只整理一点的习惯,那你一辈子都不会整理好。。不要因为不自信、认为一次整理完一定会反弹从而选择每天只整理一点。。这是致命而普遍的逻辑线。

开始整理,认清整理工作只分两步:

①确定房内物品的弃留;

②设定留下物品的位置。

别为了“整理”而整理,整理不过是一种手段、本身并不是目的,如果说弄乱房间是人们想逃避现实的防卫本能;那么开始整理,就要做好面对现实的准备,因为房间处于整洁状态后自然会触及主人的心灵与内在,我们也必须对人生做出新的定位。

不要盲目购买带有收纳噱头的整理用品,基本上各类收纳窍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整理的问题,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买了收纳盒子的结果仅仅是把物品盖上盖子,不让人看见。。那么我们所做的就不是整理,仅仅是物品的填装而已。

所以,整理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便是——丢弃。

丢弃是一门艺术,如何决定一件物品的弃与否,要本着“怦然心动”的法则,一定要把每一件物品确确实实拿在手中,几秒钟的接触就会切身感受到究竟对它有没有心动感——不论价值,若没有心动感,扔掉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我们无论丢弃拥有,终究是为了追求幸福感。

整理时,不要按着房间次序来整理、要按物品的类别整理,如整理衣物时——需要一次性把家里的衣物都找出来,避免别的房间突然冒出来一两件的尴尬情况,那样会导致永远整理不完。。

需要注意的是,整理重在保留令人心动的物品,而不在于丢弃物品,虽然我们要做的丢弃工作是巨大的。而通过作者反复的实践,顺利筛选物品的顺序是:衣服、书籍、文件、小件物品、纪念品。丢弃物品时我们要综合考虑物品的使用价值(功能)、感情价值(回忆)、稀有价值(限量版)等因素,但这一切都应本着我们还有没有心动感来评判。

丢弃物品之前,要确保一人完成整理作业,切忌让家人看到我们丢弃的情景,防止家人因舍不得把我们丢弃的物品再拿回家,也避免家人看到我们丢东西而产生浪费的压力感。当家人整理时,不要指责家人不会整理,你指责别人的同时,正表明你也存有忽视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关注自己的做法、无需教唆别人,我们整理的好、自然有亲朋好友会接连效仿。

不要将穿过时或不合适的衣服转给父母兄妹,这样不仅占用他人空间、让人勉为其难,也会减少家人自己培养选择购买衣服的能力,实在是错上加错。

对于那些没有心动感的物品,不要觉得扔了有负罪感,其实它存在的意义也许就是告诉你并不适合这种物品,它已完成了自身的使命,那么请我们对其表示感谢与诚意后毫不犹豫的放手吧。

作者推荐我们先整理衣物,

那么进入衣物的整理,首先、衣物可如下分类:

上装(衬衫、T恤、卫衣..)

下装(裤子、裙子、短裤..)

外套(棉服、夹克、大衣、西装..)

袜子(丝袜、运动袜、商务袜..)

内衣(文胸、塑身衣、底裤..)

包袋(皮包、运动背包..)

配饰(围巾、腰带、帽子)

季节性衣物(泳衣、节日礼服)

鞋子(休闲鞋、运动鞋、保暖靴..)

开始整理衣物时,需要把家里我们所有的衣物通通放到地上,一件一件地拿在手里进行心动感评判,再折叠好需要留下的衣服,切忌每个房间放几件,永远有衣服冒出来的囧态,必须一次性整理完!而说到折衣服,并不是单纯地将衣物折小的作业,而是对一直为自己服务的衣服表示爱意与抚慰的庄重行为。

3分钟读懂《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留下来的衣服,能挂则挂,实在没地方挂需要折叠,推荐竖着码放在衣柜里,这样在拿衣服的时候能方便抽取,不会因为拿底下的把上面的衣服都弄乱,由于只留下有心动感的衣物、也不会太多,这也避免了堆积如山的情况。

悬挂衣物时,不要按季节分类,只需按类别分类,衬衫放一起、夹克放一起、连衣裙挂一起..以此类推即可。

在衣柜中悬挂衣服的排列方式,作者推荐“往右上方”排序的法则,具体来说,就是衣柜的左方收纳长度较长、材质较厚、颜色较深的衣物;而越向右,依次收纳长度较短、材质轻薄、颜色明快的衣物。经过研究、这种收纳方式,能明显增加主人心动的感觉。一般来说,从左到右依次为厚大衣、连身风衣、夹克、裤子、裙子、衬衫等。。

书籍的整理:

还是老方法,把所有书(工具书、小说、文化书籍、杂志..)通通摆在地上,一一触摸感受。

不必考虑这本书是否还会再阅读,即使买了从未读过。。很多时候错过了读书的机会,我们与一本书或许就了结了缘分,返回头重读一本书的几率真是少之又少。

现在网络信息量大,我们想了解什么很容易,相关知识若是真的在意会有很多渠道可供查阅,所以书籍的收藏就是心动感的收藏,本身与可用性的关系并不大,我们所需做的就是留下富有心动感的图书。

文件的整理:

文件处理的原则是能丢则丢,家中留存的文件越少越好。

文件的分类,大体上只需分成“必须留存”(房产证、保险书、租赁合同、获奖证书等)和“待办”(准备浏览的报纸、报销的发票、购物清单等)两类,“必须留存”的文件应该放在一个文件夹里置于收纳抽屉中,而“待办”类文件切勿分散、只能归于一处,最好是在家中玄关准备一个竖立的文件盒来装“待办”类文件,随时办理随时清空,最好让这个盒子永保清空状态~

关于礼品,也要遵循“心动”原则决定弃留,礼物的真正作用发挥在你接受的那一刹那,在当时就应毫无保留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激之情,不要将温暖的话语深埋在心里。。而拿到礼物后,也许不适用、不合适、不喜欢等种种原因导致你不再心动,那就应该丢弃,若是带着不喜欢的情绪收藏着本不心怡的礼物,我想这也不是送礼者的本愿。

纪念品的整理:

纪念品(包括照片)并不完全需要珍藏,如果那些珍贵的回忆确实令人难忘,即使纪念品丢弃了也不会轻易忘记。若是忘了也无所谓,真的就干脆忘记好了,集中精力坦然的思考今后的人生不是更好?!

对于纪念品的整理,重要的并不在于对过去的回忆,而是经历了过去仍活在今天的我们,通过对一件件纪念品的审视,从而真诚面对、坦然走好接下来人生的态度。

关于替代品与囤货: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喜欢囤货的人很多,遇到好用的东西恨不得买一打回家存起来,这绝对是人生继续向前的阻碍。有且只有把物品的存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自己的生活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迅速达到整理目标的最短捷径。而换句不好听的话来说,私以为为喜欢囤积的行为非常小农意识,现在购买东西这么方便,还有什么是需要我们屯的?不去购买某种东西你会发现你能照样生活,尝试用其他物品代替或者干脆不用。

进行完物品的去留判断、丢弃了大量多余之物,我们已留下令自己心动的东西。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收纳——把自己留下的物品一个不落的设定他们永久的位置(为物品找一个家)。

收纳并不代表着如何摆放物品才最省地方的脑力竞赛,收纳的中心思想应该是极简化,无需掺杂过多的心思与复杂的技巧。

回头想想,家里乱主要是因为东西太多,而东西太多是因为没控制好物品的数量,也许根本就错在收纳的方法太复杂哦。

收纳的精髓在于简单实用,让自己拥有的物品始终保持在可控的状态。

杜绝东西用后乱摆乱放,环境之所以会回归乱七八糟的状态,就是因为无法物归原处。我们必须要设定好每一件物品固定的位置,使用后马上放回去便是我们日常维护整洁状态的必行作业。

3分钟读懂《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关于物品收纳容器,推荐用四方形状的盒子。因为四方形的盒子节约空间、在哪里都能摆放整齐,以此类推我们不推荐圆形、心形的收纳容器。

不仅家中的物品要有固定的收纳场所,作者推荐各位应该在门厅设立一个随身手提包内物品的收纳处。这样我们不会因为更换手提包而遗漏月票、钥匙、唇膏等小物件,也考虑到包袋中的小物品也需要休息,不能长时间将它们挤压在手提包狭小的空间里。

洗涤过的厨房用具、以及每天需要清洗的毛巾,洗后应拿到阳台像洗好的衣服一样进行晾晒,保持卫生。

一方面我们要杜绝囤积货物,随用随买;另一方面,买了的东西就要即刻拆封,不要舍不得、留到最后已经不合适了而扔掉,一件商品从商店里买回家,剪掉标签就像为自己的孩子举行断脐仪式一样庄重,要把它们恭恭敬敬的迎进家门,好好善待为你每一天服务的物品。

不仅如此,不要总惦记着卖二手货转闲置,不提倡因为没有标签二手货卖不出价钱而拒绝剪掉商品标签,这种想法对于物品来说太不讲感情。

环视整个家里,处处都是令你心动的物品,而正是它们每一天服务于你,仿佛一下子找到许多为自己加油打气的好帮手 #你不是一个人# ,我们要相信,人与物是相互的关系,善待物品、物品也会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长久不懈的努力维护。

正所谓收纳,就是决定物品居所的神圣行为。

整理后,我们会发现:自己真正喜欢某种事物的根源,即使时过境迁也不会改变。那些最后留下的、我们所拥有的物品,无一不在告诉我们选择的正确性。通过整理,我们对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了然于胸,整理的过程可以说是审视自我、盘点过往的过程。

最终,我们找到对现在的自己来说极其宝贵的东西,于是、自己的价值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今后的人生选择也很少会出现迷茫的情况。

丢掉杂物,帮助我们找回人生决断力;整理物品,建立我们的自信心;梳理回忆,我们找回初衷与未来的目标。

真正的生活始于“整理之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