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母亲的十八般武艺。我着力想,为什么自己会第一位的由衷敬佩母亲呢。

母亲的十八般武艺

每个人都有钦佩的对象,我最敬仰的就是母亲。

母亲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相貌平常的。70多年来一直居住生活在老家农村,最远的出行不过是所属的地级市邢台城区。我着力想,为什么自己会第一位的由衷敬佩母亲呢?

大体少不了这么几个因素:母亲从来待人和善,不与人争名争利争彩;母亲从来不与人闲坐、串门拉家常或打牌,平常不在家里,就是在田里;母亲从来没有说过苦或累,无论何时看到我和哥哥,还有她的孙辈们,总是笑容满面,极开心的样子。

以上这些,或许有人认为,已经足够成为我敬仰母亲的理由与根据。但,我觉得这还不是我敬佩母亲的最紧要的地方。最终让我长久由衷敬佩母亲的,是她“十八般武艺”的样样精通。

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在我母亲嫁给我父亲时,是全村最差的,一家人常年缺衣少穿。就是从我父亲和母亲手中,我家的“穷根”被刨掉的。

已进暮年的二老,是远近闻名的一辈子吃苦耐劳的标杆。母亲从嫁过来开始,就和父亲一道起早贪黑上地里劳作。所以,地里的农活,母亲都参与、熟知;各种农具母亲也都能熟练操作、使用;各种庄稼、经济作物的播种、打理、收割母亲都熟悉;家里养过羊、养过老海猪、养过兔子、喂过鸡、喂过狗、喂过马、骡子、驴等,其间,除了牲口,基本全由母亲喂养、看护。便是在农村,一名家庭妇女顾这么多、都精通的也少。

除了耕种、饲养外,母亲要管一家人的吃穿用。母亲会蒸馒头、包子、花卷、窝窝、会包饺子、会烙饼、会摊咸食、会摊煎饼、会包粽子、会包汤圆、会做馄饨、会擀面、会熬大锅菜、会烀山药、会炒花生,米粥糊涂自不必说;母亲会纺线、浆线、织布、做手套、纳鞋底、纳鞋垫、做鞋、裁衣服、做棉衣棉袄、扎孩子穿的猫头鞋;会做各种床单、被褥;会做摘棉花用的包、装粮食的布袋、存棉花用的大包、自行车上用的褡袋……

农村过日子,文化可以不多,但风俗讲究、人情世故却不能少。母亲对此十分注意、敬畏与精通。亲戚、邻里婚丧嫁娶的礼节、各种祭祀节点与操持、农历节气中的讲究与礼节、亲朋间的礼尚往来、家人的生日、重要事项节点等,母亲总能记得特别清楚、从无遗漏。

……

以上这些,在现在人看来,可能不值一提,或根本不感兴趣,但这于我们这个家庭是极重要的。通过观察我知道,其中不少,是母亲自己模仿、摸索出来的。正是母亲重视读生活的无字书,重视向生活与实践学习,才精通这许多,而使得条件不好的我们家日子过得妥贴而温暖,进而使家庭境况很快改善。

现在农村的、城里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会这么多、精通这么多的人,已经很少了。每想到这些,自己这个上过学、当过兵、受党的教育多年的干部,实在汗颜、无地自容。这是我一向由衷敬仰、佩服母亲的最重要的地方。

母亲的“十八般武艺”,影射出了她的勤劳、俭朴、智慧、好学、善良、坚韧、大爱,便是她的儿子,也不能不佩服与景仰。

作者:开发区分局王快派出所 王学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