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式蛋挞

葡式蛋挞,俗称“葡挞”,顾名思义,是来自葡萄牙的一种甜点,类似我国南方流行的蛋挞,在一个小碟型的饼皮内填满蛋浆,熟后蛋香四溢,吃时只觉饼皮松脆,蛋凝滑溜,口感独特。

与中式蛋挞不同的是,葡式蛋挞在蛋浆内多加了奶油,并洒上肉桂粉,香味更浓更诱人。葡挞是葡萄牙人喜爱的甜点小食之一,但很奇怪,在澳门也只是近十来年才如此闻名。

原因之一,是早年葡式食制在中国人占绝大多数的澳门并不那么盛行,大咸大甜的葡式食品,似乎不太适合中国南方人的清淡口味。其次,这类食品多只在葡人或土生葡人圈子里流行,部分美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1989年,一个来澳工作的老外安德鲁离开了原来工作的五星级酒店,和妻子玛嘉烈在澳门路环岛开了一家蛋挞面包店,出售欧陆风味的蛋挞和面包,其中就包括了葡式蛋挞。

由于颇具特色,面包店逐渐扬名,葡挞这类葡式小食亦开始被澳门居民接受。一传十,十传百,香港游客也知道有葡挞了,安德鲁和玛嘉烈的生意越做越大,店子由一间开至三间,俨然成为澳门的葡挞专门店。

然而葡挞能扬名达至巅峰,也实在拜安德鲁和妻子的婚变所赐。1996年,安德鲁和妻子玛嘉烈婚姻破裂。玛嘉烈离开安德鲁另起炉灶,把原先属于自己名下的店子改名“玛嘉烈”。

由于质量保持,经营得法,玛嘉烈尝试走出澳门,在香港和台湾与当地投资者合作开设分店。葡挞落户香港和台湾,却不经意地卷起了一阵葡挞旋风。1997年,玛嘉烈的香港店开幕,早已在澳门尝过其味的香港人很快就为她铺开了市场,她曾经破纪录地试过一天出售近万个葡挞,又以有市民排长龙轮候而名噪一时。

聪明的香港人觑准了这个可以发财的时机,各式各样的葡挞店如雨后春笋,一时间也分不清谁真谁假了。直至1998年,玛嘉烈向香港的美式连锁快餐店出售秘方,香港的葡挞热达至白热化,亦创下了澳门土产在外地打开市场、并以特许模式经营的纪录。几个月的扰嚷,香港的葡挞热因为“货比货”而定出优劣,食客不难找到真正的葡挞,市场很快就降温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