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相比起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的史书,可谓是语言简洁的最佳代表了。不过即便语言简洁,其中能提炼的出的典故也是非常多的,其中“辕门射戟”可谓是最精彩的一个。

后来,罗贯中将这个典故改编为脍炙人口的“吕奉先射戟辕门”,成为了一段佳话。再加上陈寿的简单描述,更是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吕布的那支穿云箭,带给我们的震慑,跃然纸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支箭,劝退了马上兵戈相见的刘备和袁术,当我们仔细去研读这段历史,会发现其中诸多诡异的细节。

在刘备刚刚接替陶谦,据有徐州时,吕布只是刘备的座上客,驻扎在徐州的卫星城小沛。结果刘备接到中央(曹操)的指令,去攻打袁术,这边刘备出动以后,袁术就勾结吕布,抄了刘备的后路。失去根据地后,刘备进退不得,本想强攻广陵,占据个落脚点,结果被袁术暴打一顿。

刘备无奈,不过大丈夫能屈能伸,就回头投奔了刚刚叛变自己的吕布。而吕布呢,虽然武力占据了徐州,但是徐州的百姓和士族都只认刘备,吕布想要经营好徐州,此时需要刘备的支持,于是就接纳了刘备。只不过,双方的角色互换了一下,袁术那边,则非要追击刘备,一直攻打到小沛,辕门射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此时三方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刘备此刻是不想打的,而且没资本打。一没地盘,二没多少军队,袁术其实也不想打,他刚刚勾结吕布,夺了徐州。此刻又看到吕布和刘备抱在了一起,为了检验一下吕布是不是真的忘恩负义,便命令大将纪灵率军来到徐州。主要是想试探一下吕布的态度,到底还有没有继续成为盟友的可能。吕布就更没选择了,从内部来说,他需要留住刘备笼络人心。从外部来说,袁术是他立足中原的外援,(要知道,当时袁术势力还是很大的,而且正在准备称帝),所以就出现了一个三方都不愿意打架的情况,而吕布又作为调解人,就这样登场了。

按理说,三方只要坐在一起,聊几句就行了,结果吕布摆足了台阶,非要秀一波操作。人到齐之后,在距离营帐150步的地方插了一支戟,说:“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发射中,诸君当立即停止进攻,罢兵延河,如射不中,那你们各自回去准备决战。”结果吕布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从纪灵的反应来看,的确是高难度操作。第二天,吕布和刘备以及纪灵喝酒言欢,然后各自回兵。

《三国志》当中关于武将个人能力的记载并不多,辕门射戟可谓是最精彩的一段。而这一箭,似乎也征服了袁术,之后袁术表示要和吕布结为儿女亲家,尽管吕布之后反悔,袁术也一直都把吕布当成潜在的盟友,可见,辕门射戟,意义非凡。

《三国演义》更是把这段直接从正史当中的记载照搬了下来,后人在评价:“吕布一武人,不料亦有此深沈之几,蕴藉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