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2年正月,58岁的大唐第九任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登上勤政楼,接受百官朝贺。随后,李隆基下诏赦免天下,并改元天宝。提到“天宝”年号,人们除了想起“安史之乱”,还会记起“天宝十节度”。当时,经过唐玄宗君臣29年的努力,唐朝国势迈上了新的台阶,史载“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为了控驭四方,唐玄宗将唐朝划分为九个节度(战区)、一个经略(军事指挥区),总计49万士卒,战马8万余匹。观察十节度之中四个节度的分布,很快便能发现唐朝布兵的一个特点。

击败薛仁贵,逼武则天求和,他让大唐畏惧了整整30年!

如下:

安西节度使,又称四镇节度使、安西四镇节度使,控制今新疆、中亚,治龟兹城(今新疆库车),管辖四个军区:龟兹、焉耆、于阗(和田)、疏勒(喀什),士卒24000人。历任节度使夫蒙灵曜、高仙芝、王正见、封常清。(注:安西四镇原本有碎叶而无焉耆,碎叶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焉耆位于今新疆焉耆县境内。两相比较,说明唐朝在西域的版图已经萎缩)

河西节度使,切断吐蕃和东突厥之往来,治凉州(武威郡,今甘肃武威),管辖八个军事基地,三个警备区:赤水军(武威)、大斗军(永昌)、建康军(高台)、宁寇军(武威东北)、玉门军(玉门)、墨离军(瓜州)、豆卢军(敦煌)、新泉军(景泰);张掖守捉(天祝藏族自治县)、交城守捉(永昌)、白亭守捉(民勤东北),士卒73000人。历任节度使为王倕、皇甫惟明、王忠嗣、安思顺、哥舒翰。

击败薛仁贵,逼武则天求和,他让大唐畏惧了整整30年!

陇右节度使,防御吐蕃,治鄯州(西平郡,治今青海西宁),管辖十四个军事基地,三个警备区:临洮军(乐都)、河源军(西宁)、白水军(大通)、安人军(湟源)、振武军(循化)、威戎军(门源)、莫门军(临潭)、宁塞军(化隆)、积石军(贵德)、镇西军(临夏);绥和守捉(贵德县北)、合川守捉(化隆县南)、平夷守捉(临夏市西南),士卒75000人。又:天宝十三载于鄯、廓、洮、河四州西境增置宁边、威胜、天成、振威、神策、金天、武宁、曜武八军。历任节度使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

剑南节度使,西抗吐蕃,南抚蛮僚,治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管辖六个军事基地,:天宝军(理县)、平戎军(理县西南,天宝军西南)、昆明军(西昌)、宁远军(盐源西南)、澄川军(姚安)、南江军(姚安境内),士卒30900人。历任节度使章仇兼琼、郭虚己、鲜于仲通、杨国忠。

综上可以发现,唐朝对一个名为“吐蕃”的敌人投入了百分之四十的军力,即202900名士卒、31150匹战马。换言之,吐蕃对唐朝的祸患已经十分严重。实际上,天宝初年的唐朝已经基本压制了吐蕃,并将其压缩回67年前的疆域。换句话说,吐蕃真正对唐朝构成祸患是在67年前,即唐高宗李治时期。这一切,还要追溯到那场著名的战役——大非川之战。

击败薛仁贵,逼武则天求和,他让大唐畏惧了整整30年!

唐代带刀武士图

大非川之战中,唐朝的将领我们很熟悉,他就是薛仁贵。对薛仁贵的勇武,史书上曾有过几段精彩的描写:

“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

“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

“又与梁建方、契苾何力于辽东共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仁贵匹马先入,莫不应弦而倒。高丽有善射者,于石城下射杀十余人,仁贵单骑直往冲之,其贼弓矢俱失,手不能举,便生擒之。”(大破高句丽)

“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三箭定天山)

对比薛仁贵,史书对他的对手论钦陵却无过多记载。不过,他的父亲禄东赞却十分有名。“六试婚使”,成功替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便是其人。不过他没想到,当年他迎接文成公主入藏的唐番古道却成了日后两国战士的葬身地。

击败薛仁贵,逼武则天求和,他让大唐畏惧了整整30年!

唐番古道

注:唐番古道,其名声不亚于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起点为长安,终点为吐蕃都城逻些(今拉萨)。

简而言之,唐朝之所以要修理吐蕃是因为立国青海的游牧民族吐谷浑被吐蕃吞并。很简单,吐蕃吞并了吐谷浑便可以直接透过祁连山脉切断唐朝联络西域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此外,吐谷浑立国的河湟地区水草丰美,方便补充粮秣,十分适合作为吐蕃进一步蚕食陇西、逼近关中、窥视四川的跳板。实际上,安史之乱后,吐蕃即是先切断河西走廊,后吞并西域、蚕食陇西、逼近关中的。反之,唐朝控制吐谷浑亦让吐蕃如鲠在喉。本来,唐朝高层无此深刻认识,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属国之间的争斗而已。不过663年攻灭吐谷浑的吐蕃于7年后再次发兵攻击西域,并拿下唐朝十八个羁縻州之后,唐高宗才认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于是,唐朝迅速派出了名将薛仁贵,并封其为逻些道行军大总管,很有一股誓灭吐蕃不罢休的劲头。

击败薛仁贵,逼武则天求和,他让大唐畏惧了整整30年!

薛仁贵受命之后,立刻想出了计策:趁吐蕃主力征战西域,精选锐士沿唐番古道直扑吐蕃都城逻些(拉萨),打一个漂亮的“黑虎掏心”。本来这一仗毫无悬念,长途奔袭对常年征战的唐军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可是,人体所不能抗拒的高原反应却让唐军吃尽了苦头。当唐军自海拔2300米的鄯州(乐都)一路突进到海拔4000米的玛多时,士卒们缺乏足够的时间适应高原反应,纷纷出现头慌、腹泻、眩晕等症状。无奈,薛仁贵只好退入乌海城暂时休整。就此,唐军失去了战机。伦钦陵抓住时机,自西域迅速回师,经都兰绕过茶卡盐池,到达大非川。正巧,唐军郭待封部不听薛仁贵号令正拖着沉重的辎重前往乌海城。结果,伦钦陵迅速将之击溃。随后,伦钦陵为避免薛仁贵派出援军前后夹击吐蕃军,便迅速退回了大非川。而薛仁贵的反应也很及时,听报之后,旋即撤军。无奈,吐蕃军控制了大非川,死死地堵住了唐军退回鄯州的通道。

击败薛仁贵,逼武则天求和,他让大唐畏惧了整整30年!

8月,伦钦陵又益众40万,遂向唐军开战。一战下来,10万唐军损失惨重。不过,吐蕃军的伤亡亦让伦钦陵焦心。不然,随后薛仁贵遣使求和,伦钦陵说什么也不会答应。战后,唐朝势力被迫退出吐谷浑故地。河西走廊、湟水流域、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和白龙江流域的侧翼全部暴露在吐蕃面前。从此,双方开始了无休止地拉锯战,伦钦陵的大名也频繁出现。678年,李敬玄将兵十八万与吐蕃将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兵败。随后,武则天再次征调三十六总管再次迎战伦钦陵,又败。696年,唐将王孝杰领兵对战伦钦陵,再败。就在伦钦陵驰骋疆场的时候,年幼的吐蕃国主赤都松赞已经长大。699年,有感于伦钦陵家族长期专权,不甘心做傀儡的赤都松赞趁乘伦钦陵在外,一次性便捕杀其亲党两千余人。伦钦陵发兵反抗,兵败身亡。自此以后,吐蕃对唐战事逐渐不利,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才稍稍挽回败局!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