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让小志明白为什么要上学,让他体验到挣钱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阮女士决定带孩子徒步拾荒。而正是这5个小时的历练,让孩子明白了妈妈的那句:。

前阵子,霍启刚发微博,照片内容是他和夫人郭晶晶儿子霍中曦的插秧场景,文字内容是:“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这条微博一发出就上了热搜,引来无数网友评论。

“他让我们学会了分辨贵族和土豪。”

“没想到,豪门生活与我想象的竟然如此不同,他们豪的不是生活,而是教育。”

其实才过了两个十年,现在的孩子就不会种田了。

一个是城市里没田种,二是补习班更重要,当然最重要的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我们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捧在掌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里舍得去晒太阳滚泥巴?然而不让孩子吃一点苦,真是最好的吗?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在一期《少年说》,一位女孩儿大声地说,要感谢妈妈给了她带来一份特殊的“成人礼”,带她四天八十八公里的戈壁徒步。

说完这番话,台下的观众都惊讶得睁大了双眼。这份任务,对于成人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更别说对于一个刚上初一的小女生。这位妈妈对女儿也未免太“残忍”了。

女孩儿讲述到:在一望无际的盐碱地,我想过放弃;在杳无人烟的戈壁滩,我怨过妈妈;当看到整个裤腿都是骆驼刺的时候,我哭得就想一屁股坐在地上。但看到在路上还在坚持的队友们,我只好咬着牙不让自己停下来。

妈妈送给自己的这份“惊悚”的成人礼,让女孩儿在行进过程中感到十分痛苦,却在最后让女孩儿对妈妈充满了感激。

她声情并茂地说:我曾说,我再也不会来戈壁了,但是现在我却爱上了那里的风沙,那里的泥土,那里的星空。

妈妈,谢谢你教会了我“天地有域、行者无疆”的道理,教会了我坚持、理想和信念。

妈妈深情地望着女孩儿,满脸洋溢着幸福和骄傲。

这恐怕是每一位妈妈都希望看到的画面:孩子温情懂事,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并且自觉愿意用语言和行动来践行对妈妈的承诺。

可是,在女儿懂事的背后,却是这位妈妈对女儿超乎常人的“残忍”,让女儿去吃苦、去遭遇困难和挫折,去经历磨难。这是不少疼爱孩子的父母不愿意去做的。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张振鹏说:只有让孩子从小就经受一定的挫折锻炼,才能使孩子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父母一定要找到挫折教育的正确方法,让孩子有应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并得以健康成长。

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不让孩子自己去经历生活的风雨,看起来是对孩子的保护,实则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去年,带孩子徒步9公里、让孩子捡了一百个瓶子的“虎妈”阮女士,给很多网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悉,阮女士的儿子小志,有一个很让父母头疼的“毛病”——不愿意上学。

每次阮女士把小志送到校门口,小志就哭闹着要回家。

有一次,母子俩竟然为此在校门口僵持了两个小时。

阮女士几次跟孩子沟通,孩子都听不进去,并一再表示自己不喜欢上学。

为了让小志明白为什么要上学,让他体验到挣钱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阮女士决定带孩子徒步拾荒。

于是,顶着烈日,母子俩开始了长达5个小时的“拾荒之旅”。

在捡瓶子的过程中,她坚持让孩子捡够20个,才能换一瓶两元钱的矿泉水。

得知妈妈要按照一个瓶子一毛钱的方式跟自己结算,捡够20个瓶子的小志,坚持只喝1元一瓶的矿泉水。

经过5个小时的艰苦劳动,小志终于按照妈妈的要求,捡够了100个瓶子。

而正是这5个小时的历练,让孩子明白了妈妈的那句:

“生活不容易,不读书的苦,你今天已经尝过了。”

体验过拾荒之苦的小志,再也不说自己不想读书了,在母亲的教育和自己的努力下,小志现在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老师也给了小志很高的评价,觉得他学习态度越来越认真。

我们都不想让孩子吃苦,更别说亲手送孩子去吃苦。

在很多父母的认知里,让孩子吃苦,就是“心狠”,就是不疼爱孩子。

其实,让孩子适当吃点苦,并没有什么坏处。

该对孩子心狠的时候心软,将来孩子反而会因为父母的心软吃更多的苦。

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小心呵护待孩子羽翼丰满,却又不忍心孩子饱尝人间的五味杂陈。然而,我们总会面临与孩子分别、放手让孩子独自闯荡天涯的那一天。这样的事实虽然有些残忍,却是每一位父母都必将经历的阵痛。

那么,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让我们试着对孩子“残忍”一点,让孩子在困难的磨砺和锻造下,更好练就十八般武艺,更从容自信地迎接未来人生的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