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次不同学校,不同风格导师带领的科研经历,促使我去思考自己想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读博,更想做哪一方面的研究。大二下学期,看到做实验的同学纷纷申请暑期科研,我也想试一试。

【声明】本文由世毕盟学员完成,经作者同意,由世毕盟教育(微信公众号:gguconsulting)排版发布。

-基本背景:

本科专业:化学物理

GPA:3.74/4.30 Top 8%

TOEFL:104(S: 22)

GRE: 153+169+3.0

GRE Sub(Chemistry):800 (80%)

科研:在科大一段研究经历,UW-Madison、UM-Ann Arbor两段暑期科研经历,无paper

申请结果

Offer: Chem PhD@Caltech, Northwestern, NYU, UW-Madison, UMN, UToronto

Reject: Chem PhD@Yale, UChicago, Princeton, UMich, Rice

前言

本科毕业后出国深造,是我在上大学前就想好了的事。所以,在上大学之初,通过和学长学姐交流,我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度过前三年:保持好成绩;尽可能早一些考出托福、GRE;多参加境外暑期交流;认真对待实验室的工作。

标准化考试

托福篇

我的血淋淋的教训是不用报补习班,集中强化训练,最好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早点考过,千万不要拖到申请季。我的英语底子一般,除了阅读,都只有20分的水平。我几乎所有准备时间都是在暑假,因为寒假太浪了,而平时课业压力大。

大一的暑假上了新东方的强化班,只是了解了题型和练习听力的办法。可是课程结束后,我浪了一个暑假,没有任何提高,只有86分。转眼到了大二的暑假,去到了UW-Madison交流。室友是科大的师姐,她要进入申请季了,在准备托福。于是,我跟着她的节奏,也开始准备。每天结束科研工作后,晚上练习四十分钟的精听。一个月后,听力成绩提高了6分,基本没有问题了,而口语、写作几乎没有提高,总分到了94分。所以我意识到,即使到了美国,有了语言环境,也很难通过日常交流,在一两个月内提高英语水平。相反,认真备考,强化训练,见效很快。到了大三的暑假,我深知是最后的机会准备托福了。刚好我呆的组工作比较轻松,于是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在口语和写作上。交流结束之际,我考到了104分,口语22分。九月底回国后,我想再备战一个月,争取再提高一下,可还是考了104分。究其原因,我同时要干很多事情,准备GRE Sub,选校等;考了很多次托福,拖了很久,到了这时候已经比较懈怠了。所以,不建议十月末还在考托福

GRE篇

GRE的核心是背单词。我大三的整个学年都在看GRE单词,平时有空就看,不用背,尽量多翻几遍。大三寒假上了GRE的新东方课程,熟悉了题型。大三的暑假,在准备托福的同时,刷了300道Verbal和30篇阅读,然后就考过了。我的情况比较少见,暑研教授人很好,工作轻松,空闲时间多。Sub我是考前两周开始准备的,我的化学基础比较一般,最终考的也不是很理想,就不多给建议了。不过,从最终申请情况来看,Sub几乎无影响。

暑期科研和面套

我的建议是大二、大三的暑假都应该去参加,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可以收获两封国外老师的推荐信,其分量远重于国内导师的。大二上学期,我确定以后做理论计算。大二下学期,看到做实验的同学纷纷申请暑期科研,我也想试一试。但是这时候的我,没有科研经历;且一般做理论计算需要知识背景,所以最好等到专业课上完才去。但是,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我还是申请了院里的项目,并幸运地被导师选上了。这段经历让我瞥见了科研的一角,激发了我对它的兴趣,并收获了一封推荐信。附加的,我对美国读博的生活有了一定认识。大三的寒假,又到了申请暑研之际,我给美国各学校的教授们,认真写了十封申请暑研的信,大部分都是拒信,剩下的没有回复。这实属正常。于是,我只好走院里的项目,去了UM-Ann Arbor交流。两次不同学校,不同风格导师带领的科研经历,促使我去思考自己想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读博,更想做哪一方面的研究。

大三刚刚申请完暑期交流后,我加入了GGU。交流期间,mentor和培训师小姐姐都建议我去当面陶瓷,他们非常热心地帮我改好了CV。于是在交流结束之际,我来到普林斯顿,去面套了一位教授。教授人很好,我们愉快地交谈了一个多小时,给我了我很多启发,同时我也非常心仪普林斯顿,实在是太美了。关于面套,我觉得抱着去参观学校、开阔眼界的心态去就好了,不一定非要有什么结果。

GPA和校内科研

时间有限,应该如何平衡好学习和科研呢?答案是因人而异的。我属于那种要想学好,平时做作业要花很长时间的人。我的做法是以学习为重。大三上学期,结束第一次暑期交流后,我踌躇满志地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好好做材料的模拟计算,于是也就成了我经历的最昏暗的一学期。花了很多时间在科研上,没有成果,学习跟不上,压力很大,失眠。到了大三下学期,我回归到以学习为重的生活中。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对我来讲,只能用一些碎片时间做科研,缺乏对背后知识的深入了解,没有模拟的经验,因此没能做出什么成果。从申请结果来看,很多学校还是会优选GPA高的同学,所以尽量还是越高越好。

申请季

选校篇

选校看似是简单的事情,但其实应该付出很多时间。结束两次暑研后,我已经确定自己想做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了。在mentor的建议下,我花了很多时间来看我感兴趣的各个学校的,所有做理论计算的老师的主页,甚至paper。有些学校没有匹配的老师,我就pass掉了,最终敲定了十九所学校。

文书篇

这里,最想感谢的是我的mentor了!他逻辑性非常强,效率很高。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培训师,她认真负责,效率高,给出的建议很中肯。她会给出timeline,跟着走,就不会慌乱了。经过mentor和培训师一遍遍提修改意见,我们一次次meeting,我的PS从一团乱麻,变成了脉络清晰、有思考深度、精简的文书。在写文书时,我认真看了心仪教授的paper,并把对其的思考写在了PS里。我想,从申请结果来看,这起到了一定的帮助。所以,该花的时间一定要花。

To the end

非常想感谢mentor,我的培训师,还有父母同学的支持!申请季有了你们,不孤单,也不难熬。我的申请条件其实没有很出众,但是最后拿的offer很好,我想这背后有很多因素,缺一不可。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申请方向匹配,且要用CV和PS体现出来(感谢世毕盟GGU的指导!)。我上过的专业课,我暑期交流做过的课题,我未来想做的事情,在文书里提到的导师,都是匹配的(而且比较小众)。其次,非常幸运的是,一月初,加州理工的教授来学校作报告,有幸与他交谈了一个小时。最后,我有两封国外导师的强推,这也至关重要。

最后,参观完学校的我也做出了最终的选择。在加州理工,非常感恩有幸和很厉害的教授们教授,认识了优秀的同学,听到了师兄师姐们的各种心声和建议。去到西北大学,确实是心向往之的地方了。以赛亚书30章21节,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所以最感恩的是,爸爸妈妈对我一切决定的尊重与支持。所以,我可以很坦然地选择西北大学,我的应许之地。也祝愿大家都可以去到自己的应许之地!

<成功案例>

仅2019 Fall世毕盟学员的部分申请结果:Princeton 27例,Harvard 46例,

MIT 40例,Stanford 26例,Cambridge 20例,Oxford 23例......

(以上录取案例,均实名制备案,接受学员和家长的监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