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也就是汶川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设立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常见自然灾害有哪些?

■ 地震:俗称地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慢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震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暴雨、暴雪、冰雪融化等引起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

■ 洪涝: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等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可分为“洪”和“涝”。“洪”是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涝”是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等原因导致的积水成灾。

灾害发生,怎样逃生与防灾减灾?

01

地震篇

■ 地震灾害的防灾减灾

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

积极参加地震灾害应急演练;

地处地震带地区的居民家中应常备应急物品,如手电筒、哨子、逃生绳索、急救药品,便于储存的可供给3天的食物(如压缩饼干)和瓶装饮用水等。

■ 地震中避险原则

室内安全躲避位置包括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小房间,远离玻璃或隔墙等易碎物;

室外安全躲避原则包括站立于空旷处,远离可能有重物掉落的建筑物、围墙等地;

避开浓烟,努力呼救,或用硬物敲打门或墙壁发出声音引起注意。

02

洪涝篇

■ 洪涝灾害防灾减灾

关注天气预报和洪涝预警信息;

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家中常备应急浮生装备。

■ 洪涝灾害逃生指南

洪涝来临时,应迅速往高处转移,但不可攀爬电线杆;

被洪水围困时,要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或使用哨子、色彩鲜艳的衣服、镜子反射光等发出求救信号;

受洪水围困后,除非洪水冲垮建筑物或漫过屋顶,否则不要冒险涉水逃离;

被卷入洪水时,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03

泥石流篇

■ 泥石流灾害防灾减灾

房屋不要建在泥石流多发地区,要选择远离沟口,且地势高平的地区建房;

在山谷行走遭遇大雨时,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停留;

注意观察环境,留意远处山谷打雷般声响,这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下雨的天气,不要贸然进入深山。

■ 泥石流灾害逃生指南

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出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04

火灾篇

■ 火灾防灾减灾

日常生活中要了解掌握逃生方法,熟悉逃生路线,平时不玩火,不乱放烟花爆竹;

熟悉家中的易燃物品,不将易燃物品靠近火源。

■ 火灾逃生指南

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不可乘坐电梯;

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若发现外出逃生线路被封,应立即退回室内,用手电筒、呼叫等方式求救;

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用绳子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脱离危险。

编辑:贵祥

相关文章